环境治理中村民的环境行为研究——基于三元朱村的个案调查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yuw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国对个体环境行为的关注重点都在城市地区,广大农村地区环境治理中的环境行为长期不受重视。但近年来,伴随着农村人口密度的增加、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以及城市工业污染的转移、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原因,农村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并呈现出日益恶化的趋势。农村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了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进而影响整个农村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环境问题的防治,我国政府一直是从宏观层面上加以直接控制,忽视了村民这一农村环境直接相关主体的地位与作用,由于政策的滞后性、缺乏针对性等特点使得环境治理方面的政府失灵现象显而易见。环境与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而人这一行为主体正是连接环境与社会的桥梁。环境问题是由环境行为直接导致的,探讨农村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同样不应忽视村民的环境行为。  三元朱村作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三元朱村在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实地调查发现,农药、化肥等的大量使用、生产垃圾乱堆乱放使得三元朱村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其中的农业环境问题形势严峻。在农村环境治理已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对村民的环境行为进行研究,是探索农村环境治理路径的关键,三元朱村的环境治理应从改变村民的环境行为入手。  因此,本文在环境社会学相关理论指导之下,着眼于农村村民的个体环境行为,以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村民的环境行为为调查对象,将三元朱村村民的环境行为分为日常环保行为和环保参与行为两大类,日常环保行为又包括生活型、生产型两个维度,并对以上环境行为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了解三元朱村村民的环境行为现状,分析影响村民环境行为的各种因素。结果发现村民生活方式的变迁、环境意识薄弱、经济理性和环境理性之间存在断裂,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影响村民实施上述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二者间的冲突则是以上影响因素背后存在的核心。基于对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梳理与分析可知,治理农村环境问题,既需要政府提供各种支持与服务,更需要使村民认识到环境治理与自身行为之间的密切关联,意识到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可以增加经济收入的生态资本,并由此入手,逐步调整村民的环境行为,以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
其他文献
2000年我县的晚稻生产遇到了罕见的现象——穗萌芽,这种异常现象在本地区最近25a内从未有过。穗萌芽率在3%~15%,直接影响了晚稻谷的商品性,本来一部分可以当商品粮出售的晚稻
受辽宁省农业厅的委托,辽宁东亚种子集团公司,于1998年在昌图县开展玉米机械单粒点播试验取得成功,1999年和2000年的试验和示范继续分别扩大到昌图、彰武、抚顺3县的100.0hm
在中国农村,男性本位的父权制历来是农村文化的核心和支柱,为保证男性子嗣的延续,“生男”自然成为人们生育行为中最坚固最不可动摇的理念。在那些父权文化浓厚、男孩偏好强烈的
当代社会日益知识化的实践必然要求理论上做出回应。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为这种回应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结构化理论中,吉登斯出人意外地关注知识与行动的关系,并把分析这种
如何对像水利、交通等这样的公共事物进行有效的治理,历来是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众多社会科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作为本文所主要关注的农田水利,不仅是农村社会一
水稻种子采用包衣技术是提高种子技术含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把生物种衣剂的应用推广与旱育秧栽培技术相结合,从而为解决包衣种子水育秧时种衣剂易溶解而失效的难题找到了一条途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全球有近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作为主粮。水稻育种一直是各国育种学家最重视的研究课题。目前,水稻育种实践中仍主要采用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手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饲料作物。然而由于受到病毒的感染,造成了生产上多年使用的品种发生了大幅度的退化减产,品质
依赖迷信进行消费决策并以期获得好运,是市场上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是消费行为纵深研究的一个新兴课题。现有研究主要限于对现象的描述和归纳,缺乏对吉利消费对消费者品牌认知
猛乍看到小梅走在厂区的路上,方才意识到这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上班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