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文明的社会存在论维度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r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游牧文明学界多从历史学、蒙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维度研究,为从马克思社会存在论维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游牧地理环境脆弱、人口分布稀少、生产方式简约,由此产生游牧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意识,并升华为游牧文明生存发展的生态智慧。游牧地理环境是游牧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前提。游牧地形地貌、山川湖泊河流,气候季节变化、草原承载力等条件,孕育了游牧文明独具特色的“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方式,面对地理环境脆弱和生存环境恶劣的游牧地区,游牧民族第一天职是随着其牲畜群,在永不止息游牧中,流向新的放牧场和新的水源之地。游牧人口分布是游牧社会生活活动的必要前提。从对蒙古族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人口状况看,发现其始终保持较小规模人口,为游牧文明独具特色的“肉乳来自青草”生活方式提供了人口条件,为此采取人口最大限度分布在辽阔游牧区域,有效解决游牧民生活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这种人口状况对其家庭教育形式和内容、分工和协作以及社会组织形式产生重要影响。游牧生产方式是游牧社会存在发展的决定力量。游牧民为了能够生活必须先通过游牧生产劳动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其它领域各种关系建立的基础,由此形成游牧文明独具特色的“游而牧之”的生产方式,游牧文明的经济形态是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依据草原承载力等自然条件而做出的合理选择。游牧地理环境孕育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方式,是游牧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条件;游牧人口分布为“肉乳来自青草”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宽松的人口条件,游牧人口增长要与游牧物质生产发展相适应;“游而牧之”的生产方式,是游牧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马克思社会存在论维度研究游牧文明的生态智慧,对当代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与网络经济盛行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农产品交易市场迎来新助力。但是,信息不对称现象仍广泛存在于现实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成为农产品市场交易、精准扶贫路径、乡村振兴路径等经济研究的重要议题。在线评论作为连结农产品市场双方的信息,其有用性将对交易能否进行、规模能否扩大产生巨大影响。而关于产品在线评论有用性的相关研究缺少了对不同类型的同一品类产品的研究,也忽略了
学位
<正>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对虾科、滨对虾属动物[1-3]。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海区域,1988年由中国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进,并于1992年突破育苗关,逐步实现大规模养殖,已成为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也是我国虾类养殖中较常见的品种之一。目前,南美白对虾主要有土塘、小棚、工厂化3种养殖模式,其中小棚化对虾养殖具有恒温、抗风、抗干扰等优势,
期刊
歌剧是古典艺术中重要的代表,民族歌剧在世界许多地方也是处于关注的焦点之一,所以很有趣。蒙古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是作曲家贝.达木丁苏荣的《三座山》(“Uchirtai Gurwan Tolgoi”)与下一代以及作曲家贺.毕力格吉日嘎拉的《喇嘛的眼泪》(“Lambguain Nulmis”)在蒙古文化艺术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作为一名留华的蒙古国留学生,所学专业是声乐专业。我是众多渴望在蒙古国担任歌
学位
交响合唱《启航》是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委约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大型交响音乐作品,也是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作曲家的第九交响曲(作品54号)。在创作中,作者先后去全国各地深入生活,收集素材,汲取灵感。《青春咏叹》歌词选自先烈李大钊遗作。《劳工歌谣》《曙色初度》《走向未来》歌词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家毛时安创作。当时正值全球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交响合唱《启航》在中国
学位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佛教文化在中国发展较为深远,藏传佛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在我国也有久远的发展历史。藏传佛教音乐带着神秘而独特的力量,伴随在佛教仪式过程中,是佛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发展宏大,据统计自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之后,藏传佛教寺庙大概有1422座,目前登记在册的有82座。笔者选取了内蒙古东部地区通辽市为田野地点,以通辽市具有政教合一特色的藏传佛教寺庙库伦三大寺
学位
上世纪80年代之初,在包头市政府的扶持下创建了新兴的地区戏曲剧种—漫瀚剧。“漫瀚剧”以二人台母体为基础,通过多场的演出实践博得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与肯定。这得予以于它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与地方民族特点,且吸收了其他姊妹艺术的精华,经过长期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新型剧种,具备一定的美学意义和实践价值。漫瀚调在蒙语中的释义是“沙原”,并且借用“漫瀚调”中“漫翰”二字给剧种定名。她在这片辽阔宽广的内
学位
《壮美的牧歌》是作曲家李世相于2006年以东蒙民歌《牧歌》为主题而创作的一首独具蒙古族风格的交响乐作品,曲目并未使用蒙古族乐器便将蒙古族元素与交响乐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乐曲使用蒙古族民歌作为主题旋律,使用传统作曲技法与单一主题的发展手法,融合西方和声体系与现代交响乐队,将作品体现出了浓郁的蒙古族风格特色。本文将以交响音诗《壮美的牧歌》创作技法研究为题,以研究其音乐本体创作技法为主线,首先对创作背景
学位
手风琴传入中国也有近百年的时间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手风琴也分别经历了发展-繁荣-低迷的时期。为了让中国手风琴事业再次繁荣起来,于2005年“第二届天津国际手风琴艺术节”上,中国第一次展现流行手风琴,其炫彩夺目的外观和轻松自由的演奏方式瞬间吸引了我国众多手风琴爱好者。到目前为止,流行手风琴传入中国已经十多年的时间,为了跟上世界手风琴的发展水平,在中国的手风琴家、教育家以及手风琴爱好者的努力之
学位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是郭文景为了竹笛与管弦乐队而创作的一首民族乐器的协奏曲,是一部极具冲突与戏剧性的协奏曲。本论文从主题的构建与发展、曲式结构特点、多声部技法运用与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的编配方法四个方面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技法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创作技法的分析总结《愁空山》的创作特点与艺术价值。因为这部作品是为民族乐器竹笛与管弦乐队创作的,所以本论文着重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于发展进行思
学位
内蒙古地域广阔,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内蒙古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除了珞巴族之外,居住着五十五个民族。口耳相传的民间歌谣,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内蒙古民歌曲调优美,题材广泛,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与内蒙古各族的生产生活、民俗、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内蒙古民歌是内蒙古民族不同于其它民族的一种文化象征,它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集中体现。把内蒙古民歌改编成钢琴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