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封闭火区CO转化与消失实验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8o8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煤层自燃火灾十分严重,由于CO气体的敏感性和易检测性,被公认为煤自燃早期预测和预报指标气体,CO的增加意味着煤自燃的恶化,但是CO的减少不一定意味着煤自燃减弱。大量矿井的煤自燃火灾现场观测结果表明,火区封闭以后,在低氧环境下,CO浓度迅速下降,并很快消失,但实际煤自燃高温体并未消除。因此,研究封闭火区CO消失和转化的机理有助于对封闭火区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论文的研究主要从煤体对CO的吸附和细菌作用对CO转化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实验室研究,拟对封闭火区内CO消失规律进行更深入的揭示。针对高温局部分布、封闭火区压力相对升高的特点,以极易自燃的灵武矿区2#煤层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Autosorb-iQ-C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分析仪,对不同压力、不同温度条件下煤对CO的物理化学吸附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温度随着压力的升高煤对CO的物理吸附性显著增强,呈线性增加。温度较高时,压力对CO的吸附量影响较大。自主研发了细菌对CO消失影响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空气灭菌前后、煤样灭菌前后以及灭菌水分等条件下密闭空间内煤样中CO、CO2气体变化规律,证明了细菌的存在会对CO的消失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推断出细菌对CO消失的影响机理。研究成果从新的角度揭示了封闭火区内CO气体消失的规律,可以提高通过气体指标对封闭火区的状态进行判断的准确程度。
其他文献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突水现象日益严重,如安徽淮北桃园煤矿因为陷落柱导致突水而淹井,但大多数的突水事故是由于断裂构造引起的,突水事故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自润滑关节轴承以其结构紧凑、耐冲击、安全可靠和无需润滑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水利等众多领域,自润滑关节轴承服役寿命预测是保证航空武器装备等安全性
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延伸,地下水逐渐成为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巷道围岩在地下水渗透作用下慢慢软化,使得围岩内部的裂隙不断发生扩展,当这些裂隙达到贯通或者
移动机器人的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简称SLAM)是其实现完全自主导航的关键,SLAM问题是指一个实体(机器人,交通工具,甚至一个佩戴在人身上的
煤层注水能够软化煤体,从而减小冲击危险。新巨龙煤矿2302S工作面埋深约850m,3煤层具有弱冲击性,在一定的开采条件下,有发生冲击地压危险的可能性。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模拟试验、
大佛寺煤矿煤层属II类自燃煤层,煤层易于自燃。论文主要针对大佛寺煤矿40110工作面煤体在破碎氧化初期便产生大量CO,CO监测数据经常发生异常,以常规的判断标准无法判断CO异常时
多头螺旋盘管具有结构紧凑、换热系数高的特点,在石油、化工、核电、溶剂冷却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多头螺旋管在滚弯成型过程中会出现半径回弹、起始段死弯、各头管
采矿设计优化,就是根据每个矿山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矿体赋存状况和所追求的技术经济指标,通过定量计算、分析、比较,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法、采场结构参数等,从而实现采矿决策
火灾探测技术的出现结束了几千年来只能依靠人发现火灾的历史,随着对火灾发生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以及电子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火灾探测技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火灾探测技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