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境(context)这个概念是最早在上世纪20年代由人类学家B—Malinowski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语义学和语用学等新语言学科的兴起和对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意识到了语境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而翻译属于语言活动,同时又是一种思维活动,其中包含着大量非语言因素。许多问题单从语言角度很难解决。它不是根据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形式上的排列组合简单地进行转变,而是要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深入进去,在语境的引导下,仔细揣摩体会原作者所表达的真正意图。它要求译者巧妙运用两种语言的不同的结构和文化知识,把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知识,同时也要尽可能综合利用语境,使翻译不但准确,而且得体。
翻译研究是一门学问,语境研究也是一门学问。翻译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离不开语境和对语境的研究。本篇论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出发,探讨了语境的特点和分类,并分析了它的功能和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最后通过总结,进一步分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的优点和不足。
论文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问题及其背景和意义。
论文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文献综述。作者首先介绍了语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语用学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是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看语境的特点和分类。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认为,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这又牵涉到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问题。
第三章分析了语境的功能和它们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语境包括制约、阐释、衍义和补充四种功能。本文作者对它的每一种功能都做了详尽的解释和举例说明。
第四章分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的优点和不足。作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证。
第五章是结论。
论文最后一部分为中外参考文献。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中,语境被看作是事先确定的常项,从社会文化角度进行分析,它重视的是广义的文化语境和具体的情景语境。系统功能语言学静态的语境观是引导译者如何做到忠实地翻译。它是保证翻译忠实性的参照基础。但是静态的语境观对翻译实践中所需要的推理认知则显得强调不足,以至在指导翻译实践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功能语言学语境观以外的知识。任何单一的理论都不可能得出完美的翻译。只有综合各种知识,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翻译的目的,是思想文化交流。翻译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因此,翻译要求“存异求同”。但“求同”不易,“存异”也难。翻译应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原著中的异域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