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群空间的德育价值及其运用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cnbb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空间是德育体系的一部分,不断地丰富德育空间资源,有利于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网络社群空间是以个体化为中心、以满足个体需求和兴趣点为出发点在网络空间聚合,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表情包、超链接等符号化方式发生互动交往,连接成相互关系的空间场域,是一个群体的心理、情感、价值互动场域,隐藏着伦理特质。基于此,本文通过探析网络社群空间的伦理特征,分析网络社群空间的德育价值,探讨网络社群空间的德育功能,以此,拟将网络社群空间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空间资源。本文内容总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综述前人的相关研究,提出研究问题和解读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论述网络社群空间的本质和特点。首先,分析网络和网络空间的缘起与释义,在此基础上,探究网络社群与网络社群空间的本质。其次,剖析网络社群空间的特点以及其体现的德育价值。第三章论述了网络社群空间的伦理特征,基于伦理学的视度,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认同、道德实践等四个方面来论证网络社群空间是道德知识传播、道德情感交流、道德价值认同以及道德实践的空间。第四章论述网络社群空间的德育价值,从网络社群空间特有的性质出发分析网络社群空间的德育价值:能够构建社群成员合理的道德关系、统一社群成员道德观念以及有引导社群成员做出有道德的行为。第五章试图开发和利用网络社群空间的德育功能。首先,运用网络空间直观网络社群空间道德状况,其次,在网络社群空间通过培养具有道德感召能力和道德权威力量的意见领袖,行使德育话语权。再次,运用网络社群空间协调社群道德关系。最后,完善网络社群空间的德育评价机制。通过探析网络社群空间的德育价值与运用,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德育空间资源,回应社会道德发展要求,对网络道德教育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部编版教材在全国大范围投入使用,篇目数量大幅提升的文言文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中,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们了解古人生活、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来源。文言文本身具有语言高度凝练、内涵意蕴深刻的特点,对于学生建构语言、发展思维、培养审美、传承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论文首先运用了调查问卷法了解
王禹偁一生以直道躬行,为宦八年,三起三落,命运的多舛并没有使他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反而使他“守正直”“佩仁义”,直面生存的困境,对人生价值进行不懈的追求与探索。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有着一种“柔性”的特质,王禹偁悲剧意识的形成,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源自于他执著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面对生存的困境,王禹偁没有回避苦难,而是对命运进行一次次倔执的抗争。他选择以个人意志与无法战胜的力量进行对抗,尽管以失败
文化自信是积极意义上的文化认同,也是自信人格的体现,其既强调个体对中华文化持有情感上的偏爱,积极肯定的态度和文化规范的践行,也体现在个体具有高水平的自尊自信,这与当前各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价值诉求相契合。作为对“三全育人”的大胆创新和积极探索,目前围绕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多集中在理论和实践教育层面,而有关其成效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则由于暂缺科学的测评体系而无法展开。本研究采用心理测量法,探索了课程思政的内
近年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出传统节日振兴的工程,把其纳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与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具有很大的共性。同时我国大部分传统节日起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每一种传统节日文化背后都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可以找到很好的契合点。本文将传统节日文化与高
本文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对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即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地名进行数据分析与研究,旨在发现这几座城市地名命名的共性和个性,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区地名规划提供一定依据。本文主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常用地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百度搜索引擎共搜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常用地名共17061个,其中搜集广州地名8124个,深圳地名2954个,香港街道名4538个,澳门街道名1445个。本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英语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英语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教师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英语情境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英语实践中,沉浸在英语氛围之中,这样才能带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知识、阅历和快
数学抽象、推理和模型等学科本质的构建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而“教学做合一”强调“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做”是教学的中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该文从内涵、原则、路径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作用,能够为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及未来发展创造条件。通过英语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用等语言技能,形成初步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跨文化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创新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活动教学。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师访谈法,
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在文本上用符号和简洁的文字加以批注的读书方法,自古以来读书人践行者甚多,而把批注式阅读应用于语文课堂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种经众多一线教师实践检验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批注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性这
《标志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课程之一,其中创意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本研究根据当前中职《标志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思维导图工具的优点,构建了适用于标志设计课程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和操作手册,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文献研究表明: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应用于中职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学生创意能力培养是《标志设计》课程的主要目标。基于此,本研究主要用到准实验的研究方法,笔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