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及路由算法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dww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低功耗的节点所组成的自组织网络,可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农业等诸多领域。因传感器节点自身能量有限,且应用环境受限导致能量补充难度大,能效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研究内容,是限制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工作从不同角度来提高能量效率,延长网络生存期。本文将结合节点调度和路由设计,研究保障网络覆盖的高能效路由策略和覆盖控制策略,具体工作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为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期,在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特性基础上,结合节点调度与路由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的混合策略路由协议。针对传感器网络中存在大量冗余节点导致的能量浪费,利用改进遗传算法找出满足覆盖要求的最少数目工作节点集合,即最优节点集,其余节点进入休眠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分簇算法,构建大小非均匀的簇,并保持各个簇之间的负载均衡来延长整个网络的寿命。在数据传输阶段,对于距离汇聚节点比距离任何簇头都近的节点,令其以最小的功率直接与汇聚节点通信。当出现节点死亡,开启一轮新的节点调度和路由,为降低切换复杂度和时间,提出一种节点唤醒机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路由协议相比,所设计的路由机制能够有效地节约单个节点能量、均衡网络能耗、延长网络的生存周期。其次,根据三维传感器网络的特点,进一步将节点调度与路由设计结合,提出一种适用于三维传感器网络的分簇路由协议。首先,对三维网络建模,并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得到最优节点集,即满足监测目标全覆盖的前提下最小化工作节点数。在最优节点集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协议对集合内节点进行分簇,考虑节点剩余能量和节点位置选择簇头,并采用单跳和多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簇间通信。簇内通信过程中,根据节点到邻居节点的距离与发送能耗的比值,及当前节点、目的节点和邻居节点组成的空间夹角来选择下一跳节点,保证所选择下一跳节点的发送距离最远且能耗最少,且空间夹角的限制避免了发送节点偏离目的节点过远。此外,进一步考虑信息传输过程中,信道质量不佳引起的重传所带来的能量消耗。为了保证相邻节点之间有足够的通信信号来传输数据,建立一个最小信噪比阈值,只有传感器节点接收到的信噪比值大于阈值,才允许两个传感器节点进行通信。当网络持续运行出现节点死亡时,根据节点的空间关系,采用邻节点唤醒机制,激活休眠的邻居节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寿命、吞吐量和能耗方面均优于其他类似协议。最后,为解决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导致的节点分布不均,甚至网络不连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花朵授粉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策略。针对花朵授粉算法收敛速度慢、精度不高的缺点,对其进行改进,并通过基准函数测试,验证了改进后的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在此基础上,把网络覆盖优化问题建模成以监测目标点的覆盖率、节点移动的能耗及网络的连通性为多目标的优化问题。根据问题的复杂性和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花朵授粉算法的节点移动算法,节点在移动过程中进行网络连通性判断,通过算法的不断迭代优化网络覆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在对网络覆盖盲区进行覆盖修复的同时保证网络连通,并且节点移动的平均距离最短。
其他文献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尺寸已缩小至纳米范围内,在这个尺寸级别下,量子效应对器件的可靠性、功耗等性能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摩尔定律的预测,集成电路已经面临巨大的挑战。而伴随着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发现,给集成电路现存的瓶颈问题在“后摩尔时代”指明了新的方向。由于二维材料的低维特性使得其表现出丰富优异的电学、磁学、力学、光学等物理性质,其中铁磁性在信息存储、逻辑器件和数据处理等方面有着广
学位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跨越,高质量的人类生活对拍摄视频的需求更大、传输视频的速度要求更快、存储视频的空间需求更多,爆炸式增长视频数据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分析和处理的方法。视频理解顺应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视频理解通过智能技术,自动地对视频内容进行识别和解析。视频理解主要涉及三大方面:动作识别(Action Recognition)、时序动作定位(Temporal Action Localiz
学位
单木形态结构的可视化表达技术对精准的林业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树木的生长环境复杂,在自然环境中,树木之间枝叶交叉重叠,单木分割以及可视化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利用地基激光雷达获取了两片人工林和一片校园行道树点云数据,先从区域点云中分割出单株树点云,接着提取出单棵树的骨架,从而在骨架的基础上建立树木的三维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森林环境复杂且资源调查难度大的问题
学位
林业资源作为人类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冠层作为植物最先接触到外界气体环境与光照的部位,为植物研究提供参照根据。植物冠层的孔隙率(Gap fraction,GF)是描述冠层结构的重要指标,它决定了光向冠层下层的传输,是影响光和气流通过树冠传输的重要属性。现有的基于半球照片(GFimg)和光学传输模型(GFlight)的树冠孔隙率估计方法,忽略了构成树冠的包括枝干和叶子的自然形态
学位
期刊
报纸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因其体积小、低功耗和部署范围广等特点,在军事、科研、民生等领域都有众多应用。在WSN中,传感器节点负责数据的收集与传输,但由于节点尺寸普遍较小,电池能量不足以维持网络的长时间运行。在较为恶劣的部署环境下,一旦这些电池能量耗尽,则节点将无法工作,最终被迫休眠死亡。因此,延长WSN的生存周期,解决能量受限的问题显得更加迫切。本文研
学位
人工林资源的精准监测是提升人工林培养质量、可持续经营管理水平及准确估测人工林碳储量的前提。使用机载激光雷达可获取高精度的森林冠层结构信息,在同一森林区域获取多期激光雷达点云是有效实现人工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基础。然而,由于激光雷达设备是一种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系统误差、天气原因等影响,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同时期获取同一森林区域的点云坐标存在偏差,需要对多期激光雷达点云进行精确配准后,才能精确实现人
学位
期刊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灾难警告,使人类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人们需要通过研究新媒体下生态文明传播的议题建构,发现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这不仅对美丽中国和生态中国的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可以促进全球生态保护和人类共同体的发展。本文综合运用了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对新媒体视角下生态文明传播的议题建构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