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任何一部文献,尤其是学术文献,其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界对该文献学术价值的接受与认可,文献的价值是文献得以流传“动力”所在。《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其著录范围基本涵盖了唐前的典籍,反映了唐前的学术发展与文献流传的情况,故可以将《隋志》视为一部以文献为记载对象的反映汉唐之间学术发展变化的学术史著作。清代是我国传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部文献,尤其是学术文献,其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界对该文献学术价值的接受与认可,文献的价值是文献得以流传“动力”所在。《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其著录范围基本涵盖了唐前的典籍,反映了唐前的学术发展与文献流传的情况,故可以将《隋志》视为一部以文献为记载对象的反映汉唐之间学术发展变化的学术史著作。清代是我国传统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隋志》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以清代学者对《隋志》的利用与研究,来探讨当时学术研究中考据学与目录学的互动关系。同时,藉此尝试将学术研究中古代目录所具有的学术功用予以拓展。本文选取新的研究对象与角度。笔者摆脱以往主要针对清代有关《隋志》研究的专著或专文的探讨。从经学、史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所涉及到的与《隋志》的利用、研究相关的问题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探讨。阐释对于《隋志》的研究、利用与学术发展的关系以及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在研究角度方面,从学术史和文献学的双重视角下,阐释《隋志》的学术功用与价值,尤其从利用的角度来分析清代的学术研究中对于《隋志》的认识。清代的《隋志》研究,并未局限于在文献学方面,而是在经学、史学等领域亦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清代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已不再将《隋志》简单地视为目录,而将其视作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在清代的学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灵活运用《隋志》各部类的序文,以及典籍的书名、卷数、作者名、职官、部类归属等信息,进行典籍的流传、分合、存佚等传统研究之外,更将其广泛地运用到经史考订、辑佚以及相关的学术史研究之中。清代学者在研究中通常是采用《隋志》与其它文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本文将对《隋志》与其它文献的关系以及其在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阐述。清代学者在利用《隋志》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亦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与考释。清代学者进行的一系列与《隋志》相关的学术研究活动,反映了他们对《隋志》的学术价值与功用的深刻认识;在对相关的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清代学术的发展中,考据学与目录学之间呈现出了互动态势。一方面,无论是在宏观的学术史研究还是微观的典籍流传等问题的考据研究中,将各类目录作为重要的参考对象;另一方面,将考据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目录研究之中,对目录的内容进行精细考辨。清代学者对《隋志》利用的广泛与多样,使该书的学术价值得以彰显,学术功用得以增拓,并且随着对该书内容的考补与纠谬的不断推进,其学术功用也日趋完善。本文将对于《隋志》的利用与研究置于宏观的学术环境中,通过分析不同学科对于其利用与研究的不同方式来探讨《隋志》在学术的价值与局限。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其一,关于《隋志》的利用。归纳与分析清代学者在对《隋志》的利用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的方式与角度。其二,关于《隋志》的研究。关注清代学者研究《隋志》但却未形成专著的成果,在对其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从中选取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其三,与《隋志》相关的其他文献的研究。归纳与分析清代学者在利用《隋志》的过程中,研究其他文献的方式。并最终在学术史和学术理论层面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阐释。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本文认为,清代学者对《隋志》的利用与研究,已经超越了传统目录学、文献学的研究范畴,而是向不同的学术领域进行交叉与延伸。清代学者在其研究中对于《隋志》的学术史功用高度重视,其将《隋志》中内容融入于学术史的范畴之内,其研究方法与理念对于当今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音乐创造力是一般创造力在音乐领域中的具体表现,是一般创造力与音乐领域的有机结合。音乐创造力对于促进人的创造能力、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才等具有独特作用。因而,许多国家都把音乐创造力列为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把音乐创造列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有关音乐创造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音乐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然而,多年来音乐创造力的概念多以产品取向为主且界定模糊;音乐创造力的结构成分不清,缺乏
本文将电影置入媒介融合的传播语境中,遵循“电影作为媒介”的研究范式,对电影媒介属性的变化以及众多新的电影形态和“电影”景观进行考察。本文主要运用大众传播学、媒介环境学、媒介学理论、“媒介化”理论和技术哲学等理论方法,将媒介研究和电影现象研究进行有机整合。进而提出,从模拟技术时期到融媒技术时期,电影的媒介属性在不断地生成、拓展、强化和变革。它积极地与新媒介进行互动和融合,通过“再媒介化”的转型,在自
当今世界,尤其是巴基斯坦,正面临着巨大的动乱和混乱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巴基斯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几十年来,巴基斯坦常发生宗教、政治、越境、宗派、民族主义和种族武装冲突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最显著的原因是其社会的解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是终止不同地区间仇恨、歧视和偏见,从而促进和谐的唯一手段。因此,在巴基斯坦,和平教育必须着眼于解决这些冲突的根源,如,以种族、阶级、种姓和教派为基础的分歧。要改
科特迪瓦自开始实行商品出口以来,农业政策可以算是经历改革次数最多的政府决策系统之一。科特迪瓦的农产品市场以可可,咖啡,棉花和腰果等为主导出口产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特迪瓦的农产品市场偶尔会进行短期的暂时调整。自科特迪瓦实现国家独立以来,政府就对可可市场进行规范的监管,以保障政府的出口收入。可可占科特迪瓦全国出口收入的50%以上,对国家投资有隐性的影响。1960年至1978年,科特迪瓦在独立后第一
河中地区是连接唐代两京的纽带,河中府的设置时间仅次于京兆府和河南府,河中镇也是安史之乱期间在内地最早建立的一批方镇之一,反映了唐政府对河中地位极为重视的态度。学术界对于河中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政、历史地理、文人交流等方面,对唐代河中镇与中央的政治、军事、经济关系研究极少,对五代时期其与中央的关系则未见有人涉及。唐五代时期的河中镇作为一个与中央关系密切的近畿藩镇,在这一历史时期具有特殊的地位,对其进
自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丰富多彩的西域文化随之传入中原地区,从而对中原地区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到了唐代,盛唐时期西域文化的盛行使得西域成为此期诗歌书写的重要题材之一。本文以唐代诗歌中的西域书写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特点、情感意涵、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以期从诗歌书写的角度来认识唐代诗歌中的西域形象,并通过与史籍、图志以及其他文学体裁的对比来凸显出唐代诗歌西域书写的独特价值
普通高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对于保障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深度教学是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旨在让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与掌握,深入认识和体验知识背后蕴含的方法、逻辑、思维、意义,实现知识丰富价值的教学。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下,深度教学为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新
新疆曲子,民间称“小曲子”“曲子戏”,是新疆地区唯一用汉语演唱的地方曲种、剧种。新疆曲子自清末民初形成至今已流行有年,是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艺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不少文艺工作者和艺人收集了大量曲子唱本,也有一些戏曲界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不过,将其剧本唱词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并运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尚不多见。戏曲是一门表演艺术,也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是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传统经济国家转变为现代化国家并非一帆风顺,除了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成功迈进发达国家之列,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并存先进的、现代化的城市经济与落后的、传统农业经济,无法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功转换,成为现代化国家。中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城乡经济差距产生的失衡现象和社会矛盾也越发凸显,分析城乡经济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经
人类社会发展已经历了对自然顶礼膜拜的原始文明阶段、改造自然的农业文明阶段和征服自然的工业文明阶段,当前正迈步于遵循自然的生态文明阶段。在每个社会文明发展阶段,人们的精神生产能力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不断地改变着社会发展的模式。从手工时代、机械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到现今的智能化时代,每次社会发展模式的改变,都存在着科学技术变革的巨大推力。每次精神生产能力的提高在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