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亚高山森林土壤大孔隙等物理性状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cau_hech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土壤层在森林水文功能中发挥着水分蓄存器和调节器的作用,大孔隙是森林土壤中常见的现象,对森林土壤水分的运动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探讨森林土壤大孔隙在土壤中的数量与分布,可为揭示森林涵养水源机理,加深对森林调节水文过程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岷江上游亚高山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特性、土壤大孔隙和土壤含水量的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结论: (1) 在四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下,土壤由表层0—20cm到底层80—100cm,粉粒含量和粗黏粒含量都偏高,平均值为75.40%和19.73%。土壤石砾平均含量也比较高,达到42.41%,且各土壤层含量比较均匀。实验表明,四种森林群落下土壤的透水性能良好。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是由于粒径>3mm的石砾含量偏高造成的。 (2) 在四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下设置的土壤剖面中,对根系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四种森林群落类型的根系主要集中在0—40cm土层。40cm以下只有少量的细根分布。 (3) 采用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模型研究四种森林群落类型下土壤大孔隙的孔径分布范围和数量特征。大孔隙半径主要集中在0.2—204mm之间,均值为0.68mm,均方差0.096,并随着剖面的发育程度不同,其上层土壤中半径较大的大孔隙多,而下层土壤中大孔隙数量少的特点。 (4)四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下大孔隙的数量范围在134—1261个/dm~2之间,平均566个,变异系数59.6%,表明随着采样点的改变,大孔隙个数变化比较大。五个土壤层的大孔隙个数的变异系数依次为灌竹林66.19%>冷杉林56.02%>高山栎林39.56%>阔叶林38.59%,这表明灌竹林下土壤、冷杉林下土壤的大孔隙数量空间变化较大。测定结果表明灌竹林、冷杉林土壤中的根系量也比较多。由此可见,植被根系对土壤大孔隙的产生有明显作用。 (5) 土壤含水量对于降雨的响应并非完全同步。在7—8月的雨季,土壤含水量整体较高,四种森林群落类型样地下土壤含水量平均为:阔叶林37.55%,冷杉林30.97%,灌竹林37.54%,高山栎林29.33%。从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来看,四种森林群落类型下土壤表层含水量都比下层土壤含水量高。这主要是因为表层土壤受到植被的作用而表现出土壤团粒结构较好、富含有机质,孔隙度较大,容重也较小,贮水能力较强的特点。另外,在林内形成的独特小气候环境(如雾,空气湿度大等)也有助于表层土壤贮存水分。而在50cm以下的土壤层中,颗粒粗、大石砾含量多等特点使得其贮水能力低,上层入渗水几乎在此不做停留即继续下移,所以底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
其他文献
本文以基于视频图像的城市车辆监测系统为研究背景,对车辆捕获、测速、车牌定位、字符识别和车辆跟踪算法展开了深入细致研究,为下一步采用硬件实时处理打下基础。  论文采用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满足更高的速率需求的同时,绿色节能网络也成为通信网络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LTE-Advanced中,协作多点技术(Coordinated Multiple
近年来,协同通信已经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该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协同通信的研究现状。接着,详细介绍了协同通信技术中不同的合作模式,并集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户数量逐渐增多,上网用户对网络质量和网络业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不断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增加新业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和医疗等领域,然而在室内环境下,卫星信号穿透能力较差,此时不再适用于室内定位。随着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的广泛使用,人们对室内定位的需求日益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大媒体”,网络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其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大,比如新闻媒体,尤其是国家新闻媒体如:前苏联的
物种形成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物种形成有两种方式:谱系分裂(lineagesplit)和谱系融合(lineagefusion)。物种形成的模式与机制研究一直是进化生物学最中心的
随着处理器频率提高趋近极限,单处理器多核心技术成为当前处理器平台的主流。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单一处理器集成核心的数量逐渐增多,多核处理器的计算能力越来越高。DPI(
本文以AMP-2为对象,研究确定其分离纯化的最佳方法及条件、化学组成、降血糖活性的鉴定及有效成份的确定。 针对AMP-2的主要成份为多糖和黄酮类,分别采用了分子筛分离法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