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方言语音调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_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内江市市中区和东兴区语音作为调查对象,以《方言调查字表》中的例字作为基础例字,运用田野调查、历史比较语言学、方言接触理论,结合统计学的方法以及方言处理软件,对内江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作了全面的描写。通过与北京音系的共时比较和《广韵》的历时比较,揭示出内江方言的语音现状以及音系特点。声母系统,内江方言共有25个声母,与北京音系相比多了(?)、Z、η、v四个声母,少了n声母。古全浊声母已经全部清化,绝大部分遵循平送仄不送的原则;古精组字在洪音前读作ts、tsh、s,在细音前读作t(?)、t(?)h、(?);泥母一二等字与来母相混,读作I,三四等字读作(?)古见组字在洪音前读作k、kh、x,在细音前读作t(?;、t(?)h、(?);知、章、庄组舌尖后音字在老派语音中保留较完整,但在中、青派语音中出现一字有平翘两音的情况,区别于其他西南官话区的语音特征。同大多数西南官话区一样,晓、匣母字与合口呼u韵相拼时与非组字相混。韵母系统,内江方言有37个韵母,与北京音系相比多了e、io、ue、iai四个韵母,少了γ、uo、(?)η、iη、u(?)η五个韵母;o与北京音系的o、γ、uo、u韵对应,e与北京音系的o、γ、ai、ei韵对应,oη与北京音系的(?)η、u(?)η、oη韵对应;韵母的古今演变为入声韵尾消失,转化到相对应的阴声韵中,阳声韵m尾和部分η尾归并到元音相同或相近的n尾韵,促使咸、山摄合流,曾、梗摄与深、臻摄合流。声调系统,内江方言有4个声调,调值分别是阴平35,阳平31,上声41,去声312,声调起伏较小。古今演变趋势为:古平声的清声母字读作阴平;古平声的浊声母字读作阳平;古上声的清声母以及次浊声母字读作上声;古入声消失,几乎全部归并到去声中,故古上声的全浊声母、古去声以及入声字均读作去声。由于来源广,今内江方言中去声字最多。内江方言例外字的产生一方面由原发性音变导致,即语音的自身演变所造成的例外。这种演变是纵向的,包括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字形中声符的影响,由常用字声符类推造成的例外;二是古音的遗留:三是语音的超前演变;四是文献材料的差异;五是语流音变;六是音移现象;七是使用频率的不同造成的例外;八是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异方言的接触和遗留,使得语音发生趋同现象,导致某一语音发生不规则的变化。内江方言的音变现象,包括有两字组连续音变、儿化、文白异读以及翘舌字的音变情况。两字组的变调主要有以下规律:一是变调后都变成了高、低两个平调;二是重音的位置决定变调的形式;三是变调的频率很高。文白异读现象反映的是内江方言语音系统的历史层次,主要由方言间的接触造成。内江方言中知、章、庄组字仍然呈现两分,但在逐渐向精组字合流;老年一代是翘舌音的稳定期,中、青代是翘舌音向平舌音转换的过渡期。内江方言的儿化现象表现为绝大部分的韵母都可儿化,具有普遍性。
其他文献
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一直存在着矛盾,但从未像今天这样的紧迫。那么,造成人与自然或环境紧张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东西方的学者和思想家都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一致
对重型汽车的滑行试验方法进行了全面研究,论述了重型汽车滑行试验分段进行、试验道路、统计准确度、行驶阻力等内容,并针对重型汽车滑行试验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的实际情
针对江西盐矿多层薄层岩盐开采工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论述,供同行参考。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与鼻咽癌(NPC)、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及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关系密
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技术已成为柴油机技术发展中的核心之一。文中探讨了微粒捕集器的捕集机理、过滤体材料特性以及再生技术。并利用AVL Boost软件建立模型,仿真分析了发动机
击球线路是网球比赛基本的组成要素之一,是选手在比赛中发挥技战术特色,实现战术意图必要而基础的途径。击球线路的变化则是组成网球技战术众多要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比
<正>化学药物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多药耐药(MDR)的产生常导致化疗失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肿瘤细胞耐药的产生涉及的过程十分复杂,如药物外排的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度的加快,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已经超出了简单的自然分隔的目的,不满足于“居者有其屋”的老观念,人们更需要在居所中体现自己的审美倾向和水准,实现精神安慰和心灵
本文的工作重点有两个:一、梳理“知沟”理论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理论研究经验进行总结;二、在总结前人理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证数据,对数字传播时代中国的“知沟”现象进行分
敦煌遗书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学术四大发现之一,敦煌学随之兴起,其研究范围由文献研究进而由文献研究扩展到美术学、艺术史、石窟考古及石窟保护等方面,蔚为显学。中国国家图书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