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克劳福德自然审美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no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劳福德以对康德美学思想的研究为基点,呈现出独特的自然审美观。西方自然美学在20世纪60年代复兴之后,一批学者站在各自立场为其正名。而克劳福德的自然审美理论凭借着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比较出发,提出自然美艺术美三重关系、自然审美对象再度界定、对“如画”欣赏的辩护以及对废墟的双向欣赏立场等观点,在一众自然环境美学家中可谓特点鲜明,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绪论对这位似乎名不见经传的学者进行介绍。包括其主要研究领域、学术成就、各类学术社会任职等。此外,选题的缘由、意义、创新点以及难点也在本部分得到具体解释。第一章研究的中心话题是美学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即自然美与艺术美比较问题。克劳福德认为二者关系如何?能否比较?为何这样认为?这些问题在第一章得到解决。首先,从比较自然美和艺术美出发,这是西方自然环境美学家整体的出发点。然而,克劳福德并未突出自然美的优先性,而是先探讨美如何能够进行比较,这一点许多学者通常是默认的,而克劳福德从《判断力批判》中为美的比较寻求理据。一方面,此举为康德美学研究去除了不必要的误解,起到了祛蔽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为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比较寻求一个合理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虽然借助的是康德在第三批判中的目的论思想,但其实质却根植于康德的先验演绎。在此基础之上,本章梳理并评价了克劳福德对美学史上的两种美的形态的看法,这为克劳福德最后提出两种美的三重互动关系(共生的、辩证的、寄生的)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探讨克劳福德在自然审美领域的一个理论贡献——即对自然审美的对象做出了界定。这与同时期的自然美学家相比有着显著的特点。本章主要解决克劳福德提出的自然审美对象的概念界定,并结合其深耕康德美学的学术背景,探索这一概念界定的深度原因。本章具体呈现的是,首先介绍克劳福德如何将自然性与人为性这两种属性的隔膜冲破,构建成与纯粹的自然不同,与野生的自然也不同的“审美的自然”。其次,这一概念界定看似与艺术哲学中的核心议题——艺术定义十分相似,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形似,深层的存在理由则是本章重点要解决的,即自然与艺术之所以在克劳福德看来绝无纯粹的壁垒,根由到底在何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章将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出发,为克劳福德的观点找寻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则仍要回归康德的美学中。而康德美学中关于二者的论述始终是学界的热点话题,而克劳福德另辟蹊径,将康德的“想象力”贯穿自然与艺术,通过强调其主观能动作用,最终得出自然与艺术之间具有理性兴趣和过渡作用等共同特征,从而为突破自然、艺术的界限寻找到一个先验的基础。而这些都是由克劳福德对“美是道德的象征”的解释生发而来。基于此,克劳福德才提出“审美的自然”,并鲜明地反对当代学界对艺术和自然持对立立场的流行观点。如果说本研究前两个大问题是哲学美学上纯思辨的理论探讨,那么第三个问题及其解决是克劳福德自然审美观的具体实践。第三章中,首先“如画”理论的概念在第一节得到介绍,第二节重点讨论克劳福德为何支持这一理论,根据何在。通过这个侧面,克劳福德再一次体现出一个自然美学家的思想特色。此外,“如画”的欣赏模式,克劳福德主要将其运用于两个场景,其一是对风景(The scenery),其二是对废墟(The ruins)。通过对这两种具有鲜明如画特征对象的欣赏,克劳福德再次验证了又一个具有特色的自然美学观点就是对“如画”欣赏模式的辩护。本文结语部分从总体上对其自然审美观做一个总的概括。包括其呈现的诸特点、存在何种不足与缺陷、对当代中国理论的价值等。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兵役机关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征兵工作整体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暴露出征兵工作机制不合理、征兵主体意识不足、大学生入伍意愿不强等问题,高校大学生征兵难现象愈发突出。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以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以SD大学大学生和征兵工作实施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数据获得与分析法等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态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征兵难的影响因
学位
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加强社区治理、提升社会工作相关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加强“妇女之家”的建设,妇联组织积极全面的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妇女维权服务也就成为当下热热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社会工作所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以社会工作视角研究“妇女之家”的维权服务工作,对妇联任务改革、全面建设“妇女之家”、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都具有较强的现实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通过非参与式观察法参与到以
学位
本文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16-34岁的流动人口的数据,通过去量纲化、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文化和心理融合、社会保障融合、社会关系融合、经济和身份融合四维度的社会融合指数,尽量全面和科学地反映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三点:第一,掌握全国青年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研究将从青年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就业特征等方面把握全国青年流动人口的状况,形成对青年
学位
明清鼎革,以李渔为代表的一大批拒不侍清的遗民文人处于尴尬地位,出于完成父辈期望与生计的考量,李渔既未像吴梅村一样变节后守节,也未如屈大均般削发为僧又再度归儒,他选择的是一条出世又避世之路,不与新朝合作,但蓄养家班,以演出自作的传奇为生,游走于文人雅士与达官贵人之间。以“机趣”理论探讨李渔戏剧风格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李渔传奇能够独步当时,至于“十曲初出,纸贵一时”的风靡程度,仅以“机趣”概述其特点稍显
学位
在全球制造业快步发展的推动下,各国都在积极地进行智能制造产业的布局,并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更好地推动本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我国也围绕着智能制造产业制定了较多的积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智能制造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在产业基础、核心技术等方面仍然落后于西方国家,要想构建智能制造强国,提升我国智能制造产行的竞争力,仅仅出台和优化相关的政策还不够,需要有效地开展政策执行,将政策落到实处。本
学位
社会福利机构作为社会福利领域政府兜底保障的第一线,其内部特困人员是社会困难群体当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增进对于福利机构内特困群体的关注对于社会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和研究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实务服务的实践,进行专业反思,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策略,能够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社会工作提供研究资料,对于持续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提供更符合特困人员真实需要
学位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一直在不断加快。而城镇化发展的背后是对土地的大量需求,由此形成了“征地—拆迁—安置—上楼—村改居”的一条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路径,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安置人口。这些安置人口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农村“搬入”了城市,他们必然经历着身份、习惯、社交、文化、心理等全方面的变化。在这些人中,老年人面临的问题更多,作为弱势群体的安置老人在变革面前被动性更加明显、适应难度更大,这不仅影响到安置老
学位
在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市场主体数量高速增长,不断涌现出新型商业模式。同时随着机构进行了改革与部门整合,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责任与监管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监管模式已跟不上社会发展趋势。政府相关部门和公共管理学界也对能够适用于当前市场经济秩序的创新监管模式越来越关注。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模式,着重加强政府部门事中事后监管,以公示促监管,在创造更加平稳健康的营商环境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有利于激发市
学位
<正>气管切开插管是通过外科方法建立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通道,即切开气管颈段前壁(甲状软骨上),插入特质的导管,从而解除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急救手术。可作为创建人工气道的替代方法。为气管切开患者提供有效的气道护理措施,能够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有助于患者预后和康复。
期刊
李渔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闲情偶寄》这部论著中。李渔不仅对中国古代戏剧美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还在仪容、生活、园林美学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美学正在融入国际美学界,对李渔美学思想的研究也应当具备国际视野。本文以英语世界对《闲情偶寄》中所体现的李渔美学思想的译介与阐释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有影响力的译介本、专著和论文进行梳理;其次分析译介与研究者材料选择的侧重点;再者挖掘李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