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艺概·赋概》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x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熙载《艺概·赋概》是中国传统赋话中一部重要的著作,对于传统赋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艺概·赋概》作为赋话中的一种,产生于清代赋论最为繁荣的时期,是赋话著作中影响较大的一部。对《艺概·赋概》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传统赋话的整体研究。本文以历代赋论理论为背景,对刘熙载《艺概·赋概》展开研究,试图挖掘刘熙载《艺概·赋概》所独具的赋学思想以及对中国赋论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首先,本文对刘熙载《艺概·赋概》的形成思想进行挖掘,为刘熙载赋学思想的形成寻找思想基础。刘熙载赋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刘熙载赋学思想的形成主要与历代赋论的影响和刘熙载自身的生平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历代赋论对赋讽谏、比兴、文质华丽等的要求,以及从元代祝尧开始形成的“祖骚宗汉”的古赋传统等对刘熙载赋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二,刘熙载身为封建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治学以经学为主,因此,儒家文艺思想对其赋学——尚实、尚用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次,本文就刘熙载《艺概·赋概》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笔者认为刘熙载在《艺概·赋概》中对赋的研究主要是采取了两种研究方法,即以诗论赋和以辩证法论赋。由于早期诗赋关系密切,赋论与诗论分离较晚,所以赋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批评思想与批评话语,因此,刘熙载《赋概》表现出以诗论赋的研究方法是顺理成章的;又因刘熙载的文艺思想中充满辩证的思维方法,这又形成了刘熙载论赋的突出特色,即文艺辩证思维。第三,本文就刘熙载《艺概·赋概》的主要赋学观点展开剖析,笔者认为刘熙载《艺概·赋概》的主要观点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刘熙载对赋起源的一种全新理解,他抛弃了传统对赋起源的种种说法,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即“赋起源于情事杂沓”;其二,刘熙载对赋的表现内容和手法提出了自己的一种主张,认为赋应以表现情志为主要内容,应以比兴手法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第四,本文就刘熙载对赋的分类作了梳理。对赋的分类也是赋学思想的一种体现,通过对刘熙载对赋分类的研究可以从中挖掘出这种分类背后所隐藏的赋学思想。刘熙载从不同角度出发把赋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古赋与俗赋,正格之赋与别格之赋,言志之赋与讽谏之赋,言情之赋、陈义之赋与述德之赋等等。这种分类体现了刘熙载对赋认识的一种多元化思维。第五,本文就刘熙载对赋论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展开研究。指出刘熙载对赋的研究不同于前人,他在赋学的研究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赋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表现在:第一,在赋起源问题上,他对赋的产生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这一观点对赋源问题的研究是一种拓展;第二,在赋的批评问题上,他对赋的批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把“真伪”作为批评赋的新标准;第三,在赋的创作问题上,他把传统的意象理论引入赋,研究赋论当中的物我关系,对赋论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伴随着全球的科技浪潮,新媒体普及的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媒介。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新媒体已经在技术和工具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并成为推动信息产生和思想创新的重要动力
独立手操杆系统在动力定位系统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辅助装置,同时可以辅助主控系统在不同的地方操控船舶。手操盒因为具有体积较小、移动方便、操控简单
摘要: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本质特性,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方式,注重内外兼修的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体育运动和优秀的文化遗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
"获得感"从一个政治性概念,转变成一个被社会各界广泛使用的人们词汇。但对于该词所具有的内涵与外延,目前尚缺少足够清晰的厘定。本文意在从这一概念出发,分析其基本含义及
我国自2009年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改革,一方面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契合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的通过肺康复训练就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诊疗情况予以探索,了解肺康复训练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患者68例
通过改进HEI的相关参数,利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以及山地环境指数,得出山地城市自然适宜性指数MHEI,为山地类型城市的人居环境评价体系作一定的参考。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是RPC最基本的力学性能,是研究结构构件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时本构模型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混凝土结构性能的主要依据。由于目前国
哮喘是中医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由于小儿口服药物困难,加之药物的毒、副作用和经胃肠道产生的不良反应,针灸疗法治疗病日益受到高度重视。针灸疗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
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独立性差的现状,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目标的区别和联系,旨在把握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