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意义的追寻——基于曲阜市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调查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li7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带动的“乡-城”人口持续流动,给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弱势特征,农村老年人难以完全适应快速而深刻的经济与社会转型,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都不同程度地陷入困境,心理焦虑和抑郁日甚。农村社会的个体化、农村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农村老年人生活风险和个体风险的集聚化,进一步裂解了农村老年人的身份意识,侵蚀了农村老年人的社会资本,削弱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信心。  肇始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农村地区“宗教热”引发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一方面是高速增长的国家经济和不断改善的人民生活水平,一方面是宗教信仰现象的不断涌现。在新增宗教人口中,农村老年人的宗教信仰倾向明显,成为“宗教热”里的重要群体。经济和宗教共同发展的现象已经无法从传统的“宗教鸦片论”获得全部合理性解释,必须运用或建构新的理论以进行更符合实际的阐释。却既要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众的心理结构出发,也要从当前农村宗教信仰所面临的新的发展环境、经济发展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农村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对农村地区居民心理结构的冲击等方面,探寻农村老年人选择宗教信仰的现实和心理诱因,更要从宗教信仰对个体的生活困境化解、精神和心理的满足与支持,特别是对农村老年人个体价值重赋、社会关系重建、生活信心重塑等方面的深刻影响,挖掘农村老年人选择宗教信仰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动机,归纳和总结农村老年人的宗教信仰选择机制,以实现对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意义的深度理解和准确把握。  本文有关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定量数据来源有两部分。一是基于曲阜市980名农村老年人的宗教信仰调查数据;二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2015年和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2016年有关宗教信仰的调查数据。本文有关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定性资料主要来源于对曲阜市50位农村老年人个案的无结构式访问。  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参与观察、无结构式访问和统计分析。通过文献研究,本文发现,已有有关中国农村宗教信仰的研究大多是从宗教人类学视角出发,宗教社会学视角相对较少。有关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研究内容基本集中于影响宗教信仰的一些外部因素如生活的困难和保障的不足等,特别是缺乏宗教信仰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意义的深度分析。通过对农村宗教实践活动的参与观察,笔者获得了农村宗教信仰生活的生动现场体验,增加了对农村老年人选择宗教信仰动机和意义的理解。无结构式访问有助于撇开外部因素影响农村老年人信教选择的一般认知,有利于借助“移情”获得农村老年人信教的主观理性认知。对曲阜调查数据和全国性社会调查数据中有关农村宗教信仰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既可以从“面”上宏观掌握农村宗教信仰的一般概况,也有助于从“点”上对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选择行为的各种动机进行更客观和更全面的理解。  本文认为,农村老年人选择宗教信仰的主要动机在于追寻个体的生活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农村社会个体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个体价值的失落,农村老年人通过宗教信仰唤起了个体的自我身份意识,提高了独立生活能力,并通过宗教信仰找到了精神归属,进而实现个体价值的重赋。二是基于以个体权威、人际信任和交往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资本并未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同步提升的现实,农村老年人通过宗教信仰构建个体权威,增强人际信任,内化交往规范,进而强化和提升个体社会资本,并以此来重建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权力关系。三是基于农村老年人遭遇的来自生活和个体两方面的风险应对需要。生活风险包括家庭、社会、公共服务等基本保障不足及社会安全感欠缺,个体风险包括生理机能下降、心理支持难以为继的健康风险及代际伦理失衡、个体尊严受损的家庭伦理风险。借助风险理性的运用,农村老年人通过宗教信仰实现了“本体性安全”的替代、维系了家庭价值观和预定了彼世的回报,进而重塑个体的生活信心。  本文关于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的研究发现和结论,具有三方面的创新意义。一是论述并阐明了宗教信仰构建农村老年人生活意义系统的内在价值,二是梳理并揭示了宗教信仰重建农村老年人社会关系的潜在机理,三是总结并提出了“拒绝与吸引”的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选择机制。  本文的第一章属于导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问题、研究立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章属于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现状介绍。第三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主要介绍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的意义所在。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对论文的主要发现和观点进行概述,并就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一些宗教问题和农村老年人关爱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文的各章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导论。从社会发展中的宗教问题凸显、农村宗教信仰发展迅速、农村老年人信教现象增多和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意义”的研究必要等方面阐述本文的研究出发点。从中国农村宗教信仰的一般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宗教信仰研究和关于已有研究的评价三方面概述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研究现状,并对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核心概念进行了限定。研究立场采取重点讨论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实然”内容,而较少涉及“应然”内容。  第二章: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现状。主要包括农村宗教信仰发展背景、农村人口宗教信仰结构、曲阜市农村宗教信仰概况、农村老年人信教动机分析与信教机制探讨等内容,明确提出健康状况普遍下降、内外压力难以承受和宗教信仰适时出场是农村老年人选择宗教信仰的一般逻辑,而世俗体制的“制度性拒绝”和宗教信仰的“归属性吸引”则体现了农村老年人的宗教信仰选择机制。  第三章:个体价值的重赋。依据个体化理论,阐述了农村社会个体化的表现和农民个体化的衍进与结果,分析了农村社会个体化对农村老年人个体权威和个体价值的影响,并就宗教信仰对农村老年人的个体价值重赋,从自我身份意识唤起、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和精神归属达成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四章:社会关系的重建。从农村社会关系结构出发,考察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权力关系分化对农村老年人社会资本的影响,通过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之间作用路径的分析,从个体权威、人际信任和交往规范三方面论述了宗教信仰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权力关系重建的机理。  第五章:生活信心的重塑。本章根据现代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面临的生活和个体风险,依据风险理性理论研究指出,农村老年人面对外部生活风险和内部个体风险的双重夹击,希望通过宗教信仰实现个体的“本体性安全”,维系家庭价值观,并实现彼世回报的预定。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本章从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现状的一般评估和宗教信仰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意义两方面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就农村宗教信仰的地位认识、农村宗教信仰的作用评估、农村宗教信仰的两种观点和农村老年人的关爱思路四个与农村老年人宗教信仰相关的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其他文献
禮學研究之基礎在名物度數,古制茫昧,書闕有間,糾葛之處,在在多有.如門中之“闑”,是一是二?牽涉門制及兩君朝聘之儀,至關緊要,故歷代經學耆宿,如孔穎達、賈公彥、焦循、王引
期刊
“党政机关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就是管好权,监督权力依法运行。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的监督,主要靠制度和程序来完成。”2011年,是天津市纪委派驻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纪检组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信息拥有与提供者的传统图书文献机构,通过网络实现对人类知识的存取、检索和传递已成为可能,全面实现网上分布式信息存取与共享的数
针对目前在磁疗中对于剂量、作用时间与作用方式的选择注意不够,作者进行了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磁场对动物所产生影响的观察,为外科使用磁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实验用135只
在当今社会,现代中国人的服装审美被西方文化所垄断,大部分中国人崇尚着西方服装文化,这将会导致中国人逐渐失去文化自信。但是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以来,不断强
本文通过历史性的研究阐释技术批判理论形成的内在逻辑。技术批判经历了启蒙时期对理性的反思时期,此时人与物走进了近代主体时期,成为了对立的两极,劳动处于手工业阶段,技术呈现
自由问题是党和政府很重视的一个问题,十八大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出,更加说明了自由问题的重要性。自由问题作为渗透到不同领域与学科的复杂问题,是有一定的深度和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a pure nickel coating and extend the lifetime of metal parts under extreme friction conditions,a series of Ni-bas
心肌耗氧量测定是研究心肌代谢、生理、病理及药理等基本理论与应用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国内多采用冠状静脉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插管,同时抽取动脉及静脉血样,利用血氧计测
在全民实现中国梦的大环境下,加快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也被提上日程.结合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针对当代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探索当代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汲取《体育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