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拓扑学的邮轮空间形态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邮轮作为船舶工业中综合化、集约化程度最高的船型,设计与制造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和制造实力。为了发展我国邮轮及其相关产业,《中国制造2025》已经明确建造豪华邮轮为我国船舶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中国船舶集团与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在2018年11月首届进博会上正式签订2+4艘13.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建造合同,为我国自主化邮轮建设拉开了序幕。因此,在国家战略下研究邮轮及其相关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是首次将拓扑学理论正式引入邮轮空间形态的分析研究与应用实践中。首先介绍了拓扑学的基本概念与交叉研究,分析了理论的延展可用性,并梳理出拓扑学在空间设计中的方法分支,包括拓扑网络分析和拓扑形变应用。其次,从船舶概念入手介绍邮轮,指出邮轮等船舶类设计的内容重点及差异性。继而详述邮轮空间设计内容,从邮轮空间演变到如今邮轮空间职能剖析及形态构成,并与商业综合体设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异同之处。再者,以拓扑网络分析为方法整理邮轮空间关系分析逻辑并选取案例来进行具体探究。拓扑网络分析时将多层邮轮甲板空间进行凸空间图纸处理,并利用Depthmap软件进行空间连接进而计算整合度和深度值。在获得邮轮空间可理解度和人流聚集潜能的可视化表现基础上,结合邮轮的实际空间功能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并归纳现有设计的优劣之处。在此研究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树型、环型和网型拓扑网络的构型规律和居住、文娱、居住复合和复杂混合层的设计策略。然后,再从拓扑形变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从建筑空间到邮轮空间的空间形变设计思路。通过分析得出拓扑形变作为设计方式可以切入到邮轮空间形体和空间界面的具体设计之中,并结合现有邮轮设计来分析形体设计上的增殖、弯曲和褶皱的方式应用以及在界面上的凹凸、弯折和参数化的方式应用,最后总结出拓扑形变在邮轮空间形态上的原型引用、手法转译和技术构建三种策略。最终,结合邮轮一般设计方法对邮轮空间形态设计进行梳理归纳,并结合拓扑学理论方法对设计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而归结出设计任务、应用场景、空间布置、造型装饰和实践评价五个主体流程。在设计方法的指导下,拟设计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近海邮轮——香港号的中庭底层甲板空间。设计实践过程中先通过拓扑网络分析遴选设计方案,再对内部造型进行拓扑形变内容规划,进而通过三维建模实现方案设计效果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完成实践性的验证与评价。
其他文献
随着沿海港口水域的经济活动日渐频繁,水上交通的安全态势日渐复杂,水上交通的密度大、结构杂、冲突多等特点日趋鲜明;“十三五”期间,航运业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线,航道重点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针对沿海港口航道服务水平开展研究,可以为港口规划部门和监管部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本文以航道服务水平为研究对象,构建沿海航道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航道通过能力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构建沿海航道服务水平评价模
学位
曹议金建立的曹氏归义军汲取张氏政权失败的教训,不仅对内与敦煌汉族大姓联姻,对外还积极缓和协调与周边回鹘、于阗等少数民族的关系,通过内外同步联姻的政策来争取胡汉民族对曹氏政权的帮扶和支持,并稳坐敦煌宝座120年。本文通过分析在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遗画中不同阶层中的供养人身份特征,以及大量的图像对比研究,勾勒出曹氏时期敦煌遗画中汉族男性、女性、僧尼供养人和胡人的形象特征。在敦煌遗画中,大多数供养人为平民
学位
船舶舱室位置信息不仅对船舶内部精细化感知及智能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船舶内部人员搜救、应急疏散等也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近年来,室内定位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于结构特殊、状态多变的船舶室内环境,室内定位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面临全新的挑战。而基于序列的定位方法(SBL)具有通信开销小、成本低廉、定位精度高等优点,成为目前船舶环境下室内定位的重点研究领域。本文主要针对船舶复杂环境
学位
中国没骨画花鸟画运水之所以自由,是因为其中有文人精神作为支撑,不同时代背景中的文人精神有独特性,其阶段性发展变化促进了没骨画运水技法的演变与丰富。本文第一章列举了文章创新点、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了文人精神自由性的来源,及与没骨画中运水的结合方式,作为研究的根本论据。第三章以文人“野逸”为轴心,以传统没骨花鸟画运水技法的传承与发展为主线,把握封建时代背景变化对二者的影响,分析传统没骨
学位
芭蕉描绘是历代中国画家们一直采用的绘画题材,也是中国文人表达心性的艺术符号。在中国古代,芭蕉形象最早作为外来佛教壁画中人物画的陪衬而出现。随着绘画历史的延续发展,芭蕉描绘从中国画人物画的陪衬和山水画的点缀,逐渐演变成为中国花鸟画中独立的绘画题材。芭蕉描绘技法也从工笔画写实发展到水墨画写意,这个过程体现了中国文化吸收学习外来文化融汇贯通的“会通”精神。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并采用表格形式,将中国历代绘画的
学位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大转型时期,周王室式微后,各民族、各国家独立性增强,逐步发展出不同的文化艺术圈,在人口迁徙和战争中诸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增多。与此同时,繁多的争霸战争与政治往来让华夏文化圈内各国、各地域的艺术交流也异常活跃,凝成了春秋时期灿烂的艺术和文化。这些文化相互交融、借鉴,创造出春秋时期文化、艺术大繁荣的盛景。本文以春秋时期的历史文献为理论基础,并结合现存的图像、实物等资料,
学位
传统工业企业如何实现内外部技术和资源的有效融合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近年来关注的难题。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出发,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解构了传统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及推进数字化生态的全过程。研究发现:传统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一个从数字化搜寻到数字化生态的迭代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经历了数字化知识生成的自主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知识共享的赋能数字化转型两个关键阶段的动态迭代;在此基础上,本
期刊
神兽作为古代人们心中理想化的神物,其充满神力、无所不能。自古以来神兽造型被广泛应用于雕塑、绘画领域之中,与艺术不可分离,已成为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随着本世纪50年代以来对楚墓的发掘,在河南、安徽、湖南,特别是湖北荆州地区出土了大量独特的神兽造型器物,这无疑是美术史、考古学、艺术学等领域的珍宝。本文重点探究湖北荆州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神兽造型的类型、造型演变、使用情境与文化内涵,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
学位
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思想界热门的话题,该思潮覆盖了多种西方文化,深刻影响了人们对政治局势、经济形态、人文艺术、价值取向等领域的思想意识。然而,各个理论家对后现代各抒己见,其中不乏出现迥然对立的思想,这使得后现代成为极为复杂的思潮,众说纷纭下的后现代呈现出令人迷惘的状态,由此可以管窥后现代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但是,以往对后现代理论的运用总是只选取一隅,并大多局限在以晚期资本主
学位
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植入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会重塑企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格局。本文以动态能力为基础,将组织韧性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机制,引入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条件。通过对全国425份制造型企业调研数据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组织韧性、企业竞争优势重构均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