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文章的主旨在于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基本状况、特点、成因以及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探寻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现实途径和方法。文章既分析在现实经济背景和法律环境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及其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也对公司法律制度和政策设计上的缺陷进行了剖析。全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并对本文的主要概念与假设作了界定。 第二章从广义资本结构、狭义资本结构以及不同行业的资本结构状况三个角度分别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资本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无论与国外上市公司相比,还是与国内其它企业相比,中国上市公司总体上资产负债率指标偏低。上市公司总体资本结构所呈现出的这一特点是与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密不可分的。另外,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由于受经营方式、融资模式、行业的竞争性程度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其资本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本文还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采用截面分析方法对部分抽样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至少有38%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是不合理的”。从总体来看,一方面,上市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却大体呈下降趋势,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背离,进一步说明了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的非理性。 第三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资本结构状况,指出“就债务资本结构而言,我国上市公司在债务融资方面更注重短期融资行为,而长期负债则占比很小”。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资本结构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别上市公司存在短期债务长期占用的倾向。二、从上市公司的实际融资成本来看,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相比,短期贷款利率更低;更重要的是,从1996年以来我国贷款利率变动趋势来考虑,尽量使用短期负债,有利于化解利率风险从而降低财务费用。三、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长期债务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发展滞后也是造成上市公司长期负债占比较小的重要原因。文章认为,在中国特定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下,上市公司在债务融资决策中大量使用短期借款既是现实的,也是理性的选择。 第四章主要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靠盈余公积进行内部积累是上市公司补充资本的方式之一,但总量占比不大,股本和资本公积在股东权益中占绝大部分。股权资本结构的这一特点与我国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能力偏低并采取低股利政策紧密相关。本文对股权资本结构的分析基于如下定义:股权资本结构“即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或股权资本来源中股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三部分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这一定义与一般意义上的股权结构具有很大不同。本章还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以及股利政策与股权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形成机制方面进行分析。 其中,第五章着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决策中是否存在顺序偏好的问题,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决策中并不存在理论指导下的顺序偏好,而是特定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的现实的选择”,是博弈(game)的结果。“大股东利益最大化是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主要出发点”,“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更多的表现为与金融监管当局及或资金提供者的博弈,融资决策时考虑的重点是能否从货币/资本市场上尽可能多地得到资金,而不是怎样使资本结构更为合理的问题”。 第六章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指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实证研究表明,股权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更倾向股权融资,其资产负债率明显偏低。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严重不合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且不能流通、流通股东持股比例低又十分分散,中小股东处于弱势地位。 第七章从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发展债务资本市场三个方面对如何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