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底泥土地利用后铅铜迁移及铜形态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uh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污染物排入江、河、湖、海,使得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不断累积,湖泊底泥污染程度日趋严重。由于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消耗过快,废弃物的利用技术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湖泊底泥的土地利用和作为植物营养的利用是底泥处置中对环境最友好的方法。底泥中除了供应植物所需要的N、P等营养元素,也不可避免的把过量的重金属带入到土壤中,容易对土壤、地下水、动植物造成二次污染。针对此类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铅、铜两种重金属元素。铅是容易被动植物吸收富集的重金属元素,铜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又会对植物产生危害。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故研究重金属元素的形态是必须的。在底泥资源化利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外界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研究影响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因素也是有意义的。本文研究了田间种植冬小麦条件下,底泥土地利用后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形态演变、冬小麦各器官中铅、铜的富集和盆栽种植冬小麦条件下,质地、pH、碳氮比、有机质、水分对底泥土地利用后土壤重金属铜形态的影响。在田区试验中,种植并收获小麦后,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全量、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残渣态铅、铜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冬小麦植株各器官的富集顺序为根系>茎叶>籽粒,籽粒中铅、铜含量并未超出我国相应标准,但不同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铜>铅,并且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冬小麦对重金属铅的富集系数呈递减趋势,对铜的富集系数呈递增趋势。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及地上部生物量均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底泥环境安全施用量为3 051.29t/hm2。在盆栽试验中,种植并收获小麦后,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全量、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残渣态铜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小麦植株各器官的含量顺序为根系>茎叶>籽粒,并且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籽粒中铜含量并未超过我国相应标准。粘质土、高pH、高碳氮比、高有机质、低水分含量条件可导致土壤中可交换态铜含量减少;壤土条件、pH约为7.80、碳氮比为25:1、高有机质、高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籽粒产量最高,生物量最大。
其他文献
现有高中教材对于正弦交变电流最大值和有效值的关系往往直接给出[1-2],笔者利用等效法实验验证正弦波、方波、正弦波加二极管后、方波加二级管后多种电流最大值和有效值之间
以图们江中游湿地生态安全为出发点,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能充分反映图们江中游湿地的生态安全的10项指标,构建了图们江中游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渐提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校企合作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专业人才、增强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匹配
洛克沙胂(Roxarsone,ROX)是一种在畜禽养殖中广泛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具有抗菌、抗球虫、提高饲料转化率、促生长等作用。洛克沙胂进入动物体后,大部分以原形随粪便排出。作为有
影视艺术是当代艺术中的最新发展。作为艺术文化的一种,它具有强大跨文化性.是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影视艺术的出现。实际上还带出了一个以影视为核心的映像艺术家
本文对掺硼金刚石(BDD)膜电极结合流动注射(FIA)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的干扰离子进行分析,并提出消除氯离子干扰的有效方法。研究了Cl-,SO32-,Fe2+,NO2-,SO42-和Fe3+在掺硼金刚石膜
杨树是我国速生丰产林的主栽树种。传统的杨树繁殖是利用扦插生根的方法,但在气候条件变化的大环境下,传统的育种和繁殖手段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形势,杨树的抗性育种也显得极为
SBA-15具有规整的孔道结构、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强等特点。本课题以SBA-15为载体进行表面改性的研究,制备了M-SBA-15、AuM-SBA-15和Au-SBA-15系列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CO催
【正】 国务院最近批准建立我国首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第一批共有五处:位于河北省昌黎县的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的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