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农商银行已成为服务于当地农村专业大户和中小型企业的地方性商业金融机构,而且是目前农村的重要金融机构,为我国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农商银行朝着股份化、市场化、商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的今天,农商银行自身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内外部因素对农商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在国内外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市场竞争的压力,监管政策的压力,金融产品创新的压力,风险管控的压力,以及电子商务产业的崛起,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如井喷般地涌入,都对国内金融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唯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才是农商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源泉。本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天津农商银行的实地走访和调研,将收集的相关资料与国内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相结合并搭建基础分析的框架,运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天津农商银行的内部控制现状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把相关因素进行整理。一方面,分类指出天津农商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上的成果,另一方面分析和发现现阶段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还存在着的问题,剖析其问题形成的原因,针对问题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和方法对天津农商银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提出和完善符合天津农商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思路,最终得出研究结论。笔者在实地的走访和考察当中发现天津农商行已经意识到了内部控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将信息沟通渠道与内部控制环境相结合,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活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业务流程的快速发展中天津农商行的内部控制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环境还需要不断净化,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工具还需进行系统化更新,内部审计的作用和其他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在此基础上,天津农商行应继续向前迈进,公司治理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上应不断地进行组织结构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加强银行内的合法合规制度建设,在全行实施合法合规的文化建设。同时,提高银行内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避免违规违纪等类似事件的发生;改善风险评估工具,以改善现有的评估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执行力,使得各项工作都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进一步拓宽内部控制的范围,完善内部控制在监管职能中的作用。近年来,一大批农村信用合作社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成为了支农服务的主力军,并且在某些乡镇的局部地区成为了农民获取金融服务的唯有渠道。2010年6月,在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和其他9家区县信用行社基础上,改制重组设立了天津农商银行,改制后天津农商银行在资产质量上进行了资源优化配置,在数量上进行了合理调整,在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上有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在资本充足比率上逐步迎合了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在支持“三农”工作上又推陈出新地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还提出支持中小企业的新型市场地位,在天津及周边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天津农商银行在改制后具备商业银行的本质,但在商业银行的背后还担负着一定的政策性使命。在与天津地区的其他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相比较,天津农商银行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例如政策优势、体量优势、地缘优势、业务创新及业务拓展优势。这些优势决定了天津农商银行相比以上四类商业银行来说具有更大的潜力和更快的成长速度。与此同时,惠农政策、资本容量、产品创新、市场竞争、管理水平与人力资源等因素在不同方面成为了天津农商银行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未来激励的市场环境中,唯有不断改革和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才能更好地统筹社会资源的各方优势,才能将社会资源的各方优势转化成未来天津农商银行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明确内部控制对天津农村商业银行的成长重要影响后,在银行的内部控制活动中确保内部管理制度的妥善落实,内部风险的防范机制的不断健全,经营管理体系的持续革新,全行员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提高天津农商银行基础管理工作效率,柜台和操作合规性,才能有效降低日常运营风险,防止意外事故及特大违法案件的发生,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本文对改制后的天津农商银行内部控制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一方面,本文研究和分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天津农商银行在内部控制上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来应对新形势下的风险漏洞与挑战,在服务三农的工作中又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整。另一方面,本文构建了更加适合未来市场一体化形势下天津农商银行内部控制发展的运作框架。对天津农商银行今后的经营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其他地区的农商银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