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河在江苏省境内流经洪泽湖,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因此,江苏淮北地区包括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盐城北部,属于黄淮平原的一部分。这片区域内地势较为平坦,有一部分的低山丘陵区,河道湖泊众多,水网密集。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学家在苏北泗洪县下草湾等地区发现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根晚期智人股骨,表明了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存在适合动植物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在此生存发展。考古资料表明,距今约8000年前,江苏淮北地区出现原始农业,农业发展源远流长。研究江苏淮北地区的原始农业发展,能够加深对黄淮平原农业发展整体性的认识。淮河流域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的痕迹,在江苏境内就有马陵山与桃花涧两个旧石器分布点。步入新石器时代,与长江、黄河流域一样,淮河流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区域文化。江苏顺山集遗址出土的碳化稻颗粒成为证明“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稻作农业起源地区之一”的有力论据。距今约8000年左右,江苏淮北地区就产生了稻作农业,江苏苏北平原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了,这片区域内地势平坦,多是丘陵岗地,河流众多,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适宜人类的生存发展,也能够为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距今8000年左右,顺山集文化产生,在遗址中原始先民开始培育水稻并进行家畜驯养活动。在石器中磨制石器占主要部分,但是由于环境的限制,磨制石器种类较少,从侧面反映处当时生产力的低下。除去磨制石器,还出现了简易农具,原始先民以狩猎采集经济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不占主导地位。在这一时间段内,促使农业产生的因素是自然气候的适宜与人口增长的压力。距今6000—4200年左右,农业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同时畜牧业也开始逐渐脱离农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粮食产量增加使得粮食剩余成为可能。社会经济的全面提升使得社会财富增加,社会阶级出现,阶级之间产生冲突矛盾。同时,不同地域同一时期史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交流发展中,陶器、石器的制作工艺相互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出现了许多风格相类似的彩陶。距今4200—3700年左右,龙山文化时期到来,江苏淮北地区农业发展迎来兴盛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农业生产用具进一步改进,稻作分布范围扩大,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聚居地人口进一步增加,遗址地规模扩大,最终形成了大型农业聚落。江苏淮北地区从顺山集文化发展至龙山文化的4000年中,原始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刀耕火种与石器锄耕两个阶段,农业种植以稻粟混作为主。农业的发展致使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分工明确,社会阶级分化,最终使聚落向着早期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