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视域中的农村图景分析——以报纸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沉疴使得农村成为当下中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媒介视域中存在着两种媒介图景:一种是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政府政策引导下欣欣向荣的的“红色乡村”,在树立其卡里斯马型权威的同时,询唤着受众对此类社会秩序的期待与认同;另一种是大众多元话语所书写的“他者”景观,在将乡村“他者”放逐的同时,也指认着更具优越感的秩序内“我族”。究其深层建构因为,传媒场域的结构化造成了不同群体媒介控制权和使用权的不同:媒介资源掌握在少数强势集团手中,并将主要服务目标定位在能为其带来更多资本的中间阶层,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则成为被命名被陈述的对象。另外,受制于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诉求之间的博弈,媒体对农村进行着有选择有倾向性的报道,并在不同情况下扮演着政治利益守护者、经济利益追逐者的角色。媒介视域中的这两种农村图景是大众媒介出于服务当下社会居支配地位的群体的目的建立公众对农村的想象的结果。其带来的消极传播效果是不利于公众建立对农村更富整体感的认知,容易加深原本信息就不对称的城乡“知沟”。因此,在农村由传统而现代的变奏中,媒体应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政府、媒体与公众也应在良性互动中建立一个更为包容更为理性的公共话语空间。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时代的转型往往会引发从未遇过的社会现象,这些特殊的社会现象极有可能引出公共危机。随着新媒体技术乃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舆情引导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作
期刊
《良友》画报于1926年2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版三千册,两三天内售完,再版两千册,不足,又再版两千册,共销七千册,这在当年已经是个不错的数目了。1945年10月《良友》画报终刊。
期刊
当80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作为青春年少的一代,90后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80后相比,90后成长的物质条件更为富足,市场规模也更为庞大。同时,90后又是生活在信息极度发达的时
期刊
阶级斗争年代,单位党委书记作一次报告,可以与所有的员工说话,不管你是青年人、老师傅,还是工程师、操作工,一套革命语言就可以打遍天下。可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开
《湘报》是戊戌维新时期湖南省的第一份日报,对推进新思潮意义重大。本文对《湘报》的发展历程、主要人员进行概括、分析,梳理其发展历程以及《湘报》与湖南政治界、思想文化
前一段时间,我重新品读了新安画派的一些作品。新安画派是传承中国绘画理论、在实践中推陈出新的典范。他们讲传承、重人文、师自然、求创新,在中国绘画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些年来,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逐渐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以传承文化为基本功能的大众传媒,通过媒介自身特性和议程设置等功能,在这一过程中也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