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身性的一般含义是人的思考折返并影响人们参与其中并对之进行思考的社会事件或社会过程的结构性活动,以及此过程的内在逻辑关系。社会科学本身就具有反身性特征。然而,从社会科学史上看,其反身性特征却长期受到忽视,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令社会科学内部的诸多困境得不到清楚的认识和合理地解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现象学、诠释学和后现代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社会科学的反身性特征开始受到关注,并被许多社会科学家加以理论化,布迪厄的反身性概念就在其列。布迪厄的反身性规划具有学术和政治两个面向。在布迪厄的反身性规划中,社会科学本身被视为一种社会建构的社会建构,同样受到社会学的分析和批判。它以一种客观、自主的社会学科学为目的,揭示了社会科学实践中的无意识领域及其深层社会原因,并且提供了有效的反身性认识方案。与其他将社会科学反身性特征理论化的结果相比,布迪厄的反身性规划能够创造性地将自己的实践理论和社会理论与社会科学的反身性特征相结合,既没有落入无限逆推的漩涡,也没有跌入激进的认识相对主义的深谷。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社会科学中的各种二元对立,而且批判了学术立场的政治功能,开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