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宅编》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yl123456789zy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泊宅编》为研究主体,该书在流传过程中有三卷本和十卷本两个版本,学界已认定两个版本都为方勺所作,两个版本的条目数量不同,同一条目在两个版本中的记载也存在差异,其中两个版本相重合的条目为84条,三卷本独有条目为26条,十卷本独有条目为108条。相重的84条,在两个版本中“方仁夫笔力”等条目完全一样,“海溢”等条目则差异较大。本文从两个版本的文献考证角度和《泊宅编》作为一本笔记小说的文学和文化角度进行了探讨。除了绪论和结语外,本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方勺生平及行事系谱及《泊宅编》版本考。主要内容包括对作者方勺生平及行事系谱的梳理。方勺的生平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本文从《泊宅编》一书,宋朝其他书籍中的相关记载,后世的各种专著,以及地方志等资料中辑出方勺从年少求学到年老生活情况等七个部分,大体梳理了方勺的生平和行事系谱。分析了该书在流传中由十卷本宋刊本和明代商浚刊刻《稗海》三卷本后形成了两个版本并世流传的情况,并梳理出《泊宅编》在历史上的版本、刊刻以及流传情况。本文梳理了两个版本中条目的差异以及方勺对于三卷本进行的删改原则,综合比对了两个版本中相重的84条的具体差异,再分析了两个版本独有条目的情况。第二章《泊宅编》的文学史料价值。包括文人轶事与文学作品以及该书的文学性三个方面。一方面,方勺与当时著名文人多有交往,故《泊宅编》中记载有诸如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等众多文人轶事;另一方面,书中还保存了较多的诗文作品,且有些作者或作品仅为此书所载,如方勺的弟弟方匋和岳父莫强中及其作品等便是如此。同时还分析了方勺收录作品时侧重的诗谶作品。另外探讨了《泊宅编》一书尚实的记载倾向,坦然的情感追求,以及劝善惩恶、警戒世人的价值导向。第三章《泊宅编》的文化价值。主要包括该书的真实性、细节性以及对于时人风俗习尚的记载。书中多处记载直接为后世修史者引用,如方腊起义等事件记载得十分详细,对于补阙正史较有意义。作为笔记小说也多正史笔触无暇顾及的细碎事宜,这些细节对于补充历史、呈现时人时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书中还有一些关乎时人风俗习尚的记载,具有较大的趣味性。
其他文献
<正> 二胡曲《光明行》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刘天华的代表作之一。刘天华(1895——1932)出生于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崩溃的前夜。他父亲是一个从事教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在病证结合的指导思想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证候要素为基本研究单位,以ICD-10版(F32)《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目的:开发PC机与单片机相结合的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测试系统。方法:PC机与单片机通过串口通讯,给单片机发送控制参数,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读回,绘出伏安曲线、记录和分析处理相
体质决定个体对不同病因的易感性及其发病后病理变化的倾向性,开展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研究是近年来体质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体病相关研究是从中医视角调查分析特定人群体质分布
回顾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文学期刊的出现几乎是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同时开始的,这样一种时间上的重合就值得我们去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大量史料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冒犯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不公正的审判,很多是由程序违法造成的,这些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造口病人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CPDT设计临床路径表。将40例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进行全程管理,对照
林义光,民初从事古籀研究的名家,也是殷墟发掘以后,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之一,在古代文学以及古文字学方面都有较深造诣,著有《文源》以及《诗经通解》。民国初年,由于甲骨、
记体文是出现比较晚的一种文体,宋六家记体文在其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术界有对记体文的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把宋六家记体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的研究,所以笔者
文章根据利率市场运动情况以及三叉树模型的特点,给出了一种以路径形式表现的右连左极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简要绍了这种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性质,并对这种模型与以随机微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