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性日渐成为当下中国公共空间一个令人棘手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主要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公共空间,扮演着社区中心的角色,其公共性包含着更深层次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以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外对比来揭示中国公共图书馆公共性的不足并提出相关设计策略。 论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 (1)依据徐磊青关于公共性的理论模型,从三个方面分析图书馆的公共性,并总结了图书馆“公共性”的三个核心维度:包容性、可达性、可供性。 (2)在“包容性”这一维度上,通过梳理中美公共图书馆法规建设历程,分析“包容性”不断演变与强化的历史进程,并对比总结中美两国“包容性”的异同,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3)在“可达性”这一维度上,重点研究空间可达性,而空间的可达要落实到公共图书馆网络结构上。因此本文选取了国内一二线城市与美国的几个发达城市,来分析对比公共图书馆网络结构模式的异同,为中国建设公共图书馆网络结构提供理论基础支撑和相应优化策略。 (4)在“可供性”这一维度上,以位于领先水平的上海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上海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中人们的活动类型和对公共空间实际使用情况,并总结分析不同图书馆所体现的“可供性”强弱,为中国其他城市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借鉴与指导。 (5)解读与分析国外优秀案例,从公共性的三个基本维度来分别阐述,力图为中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借鉴,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计策略来强化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