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生长素合成调控果实发育及LAM调控匍匐茎形成的功能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3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栽培草莓(Fragaria x ananassa)属八倍体,果实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草莓果实为“假果”,是由花托膨大发育而来,成为鲜嫩多汁的果肉;真正的果实分布在花托的表面,称之为瘦果。由于栽培草莓高度杂合,在栽培过程中常采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以保持优良的果实品质等性状。因此,草莓的花托和匍匐茎是极为重要的器官。草莓授粉受精后花托膨大,若将花托表面的瘦果去除会导致花托停止膨大,而外源的生长素可以使花托恢复膨大,表明瘦果中合成的生长素是促进花托膨大发育的重要原因,但是瘦果中哪些部位或组织合成的生长素促进了花托的膨大仍不清晰。另外,匍匐茎作为重要的繁殖器官,其形成的分子机理和调控网络尚不清晰,对匍匐茎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价值。本研究主要以二倍体森林草莓为材料,解析了草莓生长素合成调控果实发育的功能及匍匐茎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首先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稳定转化技术获得了生长素报告启动子DR5ver2::GUS的森林草莓转基因材料,然后通过GUS染色指示种子、花托和根中生长素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授粉受精作用之前,种子和花托中都没有生长素积累;授粉受精之后,种子中的生长素主要积累在受精胚以及种皮的合点端,花托中的生长素则集中分布在维管组织以及花托表面与瘦果接触的部位。氨基转移酶(Tryptophan Aminotransferase of Arabidopsis,TAA)和黄素单加氧酶(YUCCA)是生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通过对实验室已有的41个不同草莓组织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FveTAAs和FveYUCs的表达模式具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为了进一步解析生长素在瘦果中的合成部位,我们选取了在种子中高表达的两个FveTAAs和四个FveYUCs,构建了其基因启动子驱动GUS报告基因的转基因材料,从而获得了这些基因在细胞水平上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FveYUC4主要在种胚中表达,FveTAR1、FveYUC5、FveYUC10和FveYUC11则在胚乳中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另外,这些基因在草莓的根尖和侧根原基中同样具有特异的表达模式。我们采用CRISPR/Cas9技术创建了FveYUC10的突变材料。与野生型相比,fveyuc10突变体果实中生长素含量显著降低,但是形态上没有显著的发育缺陷。这些结果表明森林草莓中生长素主要在种皮合点端、胚、花托的管脉系统、根尖以及侧根原基处积累;生长素瘦果中的生物合成主要发生在受精胚和胚乳中,推测胚乳是草莓果实花托膨大所需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
  实验室前期在EMS突变体库中获得一株雄蕊缺失的森林草莓突变体,命名为lossofaxillarymeristems(lam)。基因克隆结果表明LAM基因(FvH4_3g41310/gene01184)是水稻MOC1、拟南芥LAS、番茄LS基因的同源基因,相应的蛋白属于GRAS转录因子家族。由于这些同源基因调控了腋芽的形成,因此我们推测LAM可能调控草莓匍匐茎的形成过程。统计结果表明,lam突变体中分枝数量和匍匐茎数量显著减少,原因在于侧芽原基不能形成。并且在突变体中表达LAM基因则会使分枝数量恢复正常,lamCR突变体中匍匐茎数量相应减少,进一步证实了LAM可以促进匍匐茎的形成。RNA原位杂交实验和LAMpro::GUS转基因植株的GUS染色分析均表明LAM基因在茎尖分生组织、幼叶、腋芽等部位表达。赤霉素(GA)可以促进草莓匍匐茎的伸长,且依赖于LAM基因功能,多效唑(PBZ)则抑制匍匐茎的伸长并使其转变为分枝。前人研究表明,srl突变体可以使原本不形成匍匐茎的草莓品种形成大量匍匐茎,其致突变基因为赤霉素(GA)信号途径中的DELLA基因FveRGA1。我们发现srllam双突变体不能形成匍匐茎,说明lam突变体在匍匐茎形成时上位于srl突变体。另外,通过酵母双杂交筛库,我们找到了125个与LAM互作的蛋白,其中包括FveRGA1。进一步体内和体外实验确认了LAM和FveRGA1蛋白的互作关系。综上所述,在草莓中,LAM基因是匍匐茎形成所必须的,其功能是促进腋芽的起始,FveRGA1继而抑制腋芽的伸长生长,两者顺次调控匍匐茎的形成。
其他文献
戊菌唑(Penconazole)属三唑类手性杀菌剂,应用广泛,以外消旋体形式生产、销售、使用。此前,尚未从对映体水平对其系统性研究,本试验从戊菌唑对映体绝对构型、分离分析检测方法、生物活性与毒性、在苹果中的选择性降解行为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圆二色谱法(ECD)确定戊菌唑对映异构体绝对构型,分别为S-(–)-戊菌唑和R-(+)-戊菌唑。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
学位
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由链格孢属苹果专化型(Alternaria alternata apple pathotype)病菌侵染而引起的气传病害,已成为中国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该病在我国苹果主产区蔓延较快,主要侵染苹果叶片,同时也可侵染果实、幼枝,发病早期常造成大量落叶,严重时可导致树体衰弱,严重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对斑点落叶病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而开展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抗性机制研究,培育抗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赤霉酸(Gibberellic acid,GA_3)是一种广谱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我国茶园中茶树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GA_3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以及茶叶基质效应问题,茶叶中GA_3的高灵敏度分析一直是茶叶质量安全与茶树生理代谢分析的一大难题。目前GA_3在茶叶中降解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其降解产物发生机制和残留行为未见报道,导致我国茶园中无法实现外源GA_3的安全使用和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缺
学位
在自然条件下,大多茶树品种都有开花多结实少的现象。而种子是有性系品种繁殖的主要材料,也是茶树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研究茶树座果对指导选育新品种、繁育种苗和综合利用茶资源等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统计‘龙井43’ⅹ‘白毫早’杂交F1代群体的座果表型数据,结合茶树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进行QTL定位分析和基因组比对等,以筛选出影响茶树座果的功能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嵊州基地内‘龙井43’ⅹ‘白
学位
学位
学位
抗坏血酸(AA)为茶叶中含量丰富的有机酸,常被添加于茶饮料、茶食品及其他茶叶制品中用于保护儿茶素的稳定,协同儿茶素及儿茶素氧化产物增强保健功能等。儿茶素类和茶黄素类(TFs)、聚酯型儿茶素类(TSs)等儿茶素氧化产物广泛存在于茶及茶饮料中,对感官品质和保健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AA对儿茶素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尚未明确,AA对儿茶素二聚氧化途径的影响尚未有文献报道。因此研究AA对儿茶素稳定性和二聚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