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与文化:基于“互动体裁”理论的中德文讣告语言学对比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ueai8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篇章语言学框架内的篇章类型研究越来越受到当代社会学思潮的影响。Hartmann在篇章语言学的奠基之作中就强调,语言学要转向对具体语言现象的研究,要关注在社会交际中实际存在的语言现实。“篇章决不是研究系统,而主要是研究交际和社会现象。语言研究要以人类生存和行为方式的整个框架为基础”(Hartmann 1964:11)。参与者、篇章类型、互动方式、社会语境、文化历史因素都应被纳入篇章分析范畴。植根于德国知识社会学(Wissenssoziologie)领域的互动体裁理论基于上述思想,把社会现实看成一种“执行现实(Vollzugswirklichkeit)",即社会成员在互动交往中通过一系列语境化手段建构出来的现实。篇章与会话分析的目的就是重构这种互动行为,找到交往中被人遗忘或忽视的“秩序(Geordnetheit)".篇章不再被看作是现成的静态文本(Textsorten),而是基于社会互动产生的“交际体(Kommunikat) "或“互动体裁(kommunikative Gattungen)"。所谓互动体裁,是指受历史、社会、文化制约的,循环往复出现的互动定式,人们借助不同的定式,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建构社会现实。(Luckmann 1986:202)互动体裁是一个构式化、动态化的过程。与传统的篇章类型不同,互动体裁不再是一个“完成品”,而是一个“互动过程”,涵盖作者、作品、人物、读者四方面的关系。就讣告文本来说,如果在篇章类型框架内只是对其结构、功能、风格、文化等方面进行描写和解释(陈琦2011)的话,那么在互动体裁框架内,还涉及到讣告的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以及讣告发布者、逝者、读者、文本间等一系列参与因素的互动潜式(recipient design)分析。互动体裁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重要特征。如果我们把文化看作是“用于解释世界的各种形式和定式的总和”(Simmel 1983:183),那么文化性则遍布互动体裁的各个层面。Luckmann认为,每个文化圈都有自己特色的“交际家政(kommunikative Haushalt)" (Luckmann 1986:206),它包含“一切能够对社会的稳定和变迁产生作用的交际过程”(Gunthner 2007:374)。由于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会经常出现看似相同,实际却不同的体裁。互动体裁以反身语境观(refl exive Kontextauffassung)为出发点。所谓反身语境观,是用动态建构的观点去看待语境的生成,即语境不等于静态环境或背景,篇章与语境的关系不是依存关系或决定关系,而是一个动态互建关系,即篇章是语境的一部分,是积极建构语境的重要实体,在具体的时间地点生成、改变、修改、或更新语境(Sacks 1971:307; Gunthner/Knoblauch 2000:817),对于篇章分析来说,反身语境观要求把篇章置于互动交际的框架内进行分析。互动体裁理论把包括书面语在内的篇章的生成和接受看成是一个动态过程。作者通过与读者的互动来构建语境和文本。这与相对静态的篇章分析模式相比无疑可以更好的把文本内和文本外因素结合起来,使文本分析更深入地融入到社会文化语境里去,成为篇章分析的有益补充。互动体裁理论拥有独立的分析模式和方法,要求研究者从宏观语境层面(AuBenstruktur)、情景实现层面(situative Realisierungsebene)和微观结构层面(Binnenstruktur)入手(简称“ABR三维分析模式”),从互动交往和社会重构的角度去描写和阐释文本。基于上述理论思想,我们将“互动体裁”理论和“ABR三维分析模式”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认为,与传统的篇章类型理论相比,互动体裁理论以动态交往的视角看待篇章,能够将篇章的内部特征与社会、文化、历史等外部因素结合起来;把篇章作为积极建构语境的主体纳入社会系统范畴探寻其社会意义;能够为分析作者、读者间的互动潜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持;另外互动体裁理论也为分析篇章的跨文化性(Interkulturalitat)和语言规约性(Konventionalitat)提供了操作模型和解释视角。本文对中德文讣告进行以社会为取向的跨文化语言学分析,基于自然语料库,以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语言使用,而不是语言规则作为研究对象,把讣告看成是一种社会交往下产生的互动体裁,认为讣告不仅是由各种言语和非言语符号组成的文本,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仪式符号,是构成整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死亡文化的组成部分;讣告具有高度的语言规约性和文化性特征,其内部篇章结构、篇章功能、文体风格、词汇和非语言符号的使用都体现了民族的社会文化结构和死亡文化观;讣告是基于书面文本的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平台,作者对读者有着不同的预设和定位,两者的角色在文本中得以体现;读者并非被动的接受者,是文本积极的建构者和语境的创造者;讣告同时兼具交际体和记忆体两种功能,在众多社会系统范畴中,作为连接死亡文化系统和大众传媒系统的“结构性耦合单位(strukturelle Kopplung, Luhmann 1988) ",通过不同的语境化手段(Kontextualisierungsmittel, Gumperz 1982),体现两大系统对自身编码的要求;在跨文化语境下,中德讣告受两大系统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德文讣告与死亡文化系统更加紧密,而中文讣告更多的体现大众传媒系统对篇章编码的要求,这是造成中德文讣告篇章表层结构差异的社会原因。贯穿全文的思想红线共有两条:一条是隐性的主题线索,一条是显性的结构线索。具体说来,本文在主题思想上,将对中德文讣告的文化性、互动性、社会性和功能性进行跨文化的对比描写与分析,各章节会从不同维度紧密的围绕着该四大主题着重回答以下问题:文化性:- 中德文讣告在篇章结构、篇章功能、文体风格、图像符号的使用上有什么异同?- 中德文讣告中的哪些语言和非语言现象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各自的死亡文化观和死亡禁忌?- 在何种语境下会出现与标准文本相异的语言变异现象,中德文讣告分别运用哪些语境化手段建构文本?- 讣告在仪式文化和记忆文化中起什么作用?互动性:- 讣告的互动层面是如何生成的,作者如何搭建框架并与读者建立联系?- 讣告体现了怎样的交际方向,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读者对作者创作的隐性影响?- 作者如何对自己和读者进行定位?读者以怎样的方式影响文本的生成?社会性:讣告在中德社会中的接受程度如何?讣告承担着怎样的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讣告连接哪些社会系统?这些系统对篇章内部的词汇、句法、结构、文体等方面提出了怎样的编码要求?功能性:- 中德文讣告有哪些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社会系统对讣告的影响是否是平均的?中德文讣告、私人讣告和公共讣告的文化和功能差异是如何体现的?- 讣告在多大程度上承载着个人或集体的文化记忆,讣告究竟是交际体还是记忆体?以上四大主题在内涵、对象和所涉及的问题等许多方面是互相交织、紧密相连的,很难泾渭分明的将其做割裂式分析,因此只能把它们作为隐性的线索贯穿全文。而在显性结构上,本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篇章理论研究。包括篇章的定义、界定、分类;篇章结构、篇章功能、文体风格的分析方法;互动体裁理论的主要思想,互动体裁的特征、分析模式;互动体裁理论运用到书面语文本的可行性分析、讣告的描写模型等。主要运用Brinker的篇章分析、Rolf的篇章分类、van Dijk的篇章结构、Austin/Searle的语用学、Stock1的图像符号学、Luckmann的互动体裁理论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界定与阐释。第二部分为语言描写研究。基于互动体裁的分析模型,分别从宏观语境层面、情景实现层面和微观结构层面对中德文讣告的历史、社会、媒体影响,以及篇章的内部结构、篇章功能、文体风格、词汇表达、句法特点、视觉符号、图文关系、交际互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描述性对比分析。本部分是建构篇章对比分析模型的重要实践,主要运用Gunthner的体裁分析理论、Goffman的框架理论、Gumperz的语境化理论、Ostman的语篇构式理论等对篇章的各个维度进行描写和分析。第三部分为文化阐释研究,主要从死亡文化、记忆理论、仪式文化三个方面对第二部分得出的描写性结论进行鉴别和阐释。一方面对比中西生死观的差异(基督教、儒释道、现代)并找出这些差异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表达中的体现;另一方面对于讣告的记忆功能进行反思,即分析讣告究竟是个人记忆还是文化记忆,是集体记忆还是简单的以信息传递为主的交际体;此外,把讣告作为一种仪式符号,讨论其仪式化、个人化与私人化的表现,并运用Luhmann的社会系统论解释其文体多样性和跨文化差异产生的社会原因,主要运用Assman的记忆理论、Goffman的仪式理论、Luhmann的社会系统论对讣告进行阐释与剖析。本文是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现象的一次崭新尝试。通过把社会学的理论与分析模型和篇章语言学的工作方法相结合,为篇章研究打开新的视野,提供坚实的社会学理据,其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以在不同语言社群中实际存在的、具体的语言使用为研究对象,把讣告这一文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交往行为进行研究。篇章语言学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以篇章的构成标准(de Beaugrande/Dressler 1981; Hausendorf/Kesselheim 2008)、篇章分类(Rolf 1993)、篇章分析(Adamzik 1995; Brinker 2001; Habscheid 2011)、篇章对比(Spillner 1981)和篇章变迁(Brinker 2000; Linke 2001)为主要研究目标,并为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分析模型。近年来在文化转向、媒介转向和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下,学者逐渐把目光转向对篇章的文化性(Fix 2001,2008; Zhao 2008,2011)、多模态性(Stockl 2004; Fix 2000)和篇章风格(Sandig 2006; Zhao 2008,2010)的探讨。尤其是受德国社会学、人类学、民俗交际学和社会阐释学的影响,最初由Luckmann(1986)在知识社会学领域提出的互动体裁理论在德国语言学界获得了比社会学领域更加广泛的接受和认可,首先被会话分析吸收并发扬,用于分析不同的日常和机构会话类型(Bergmann 1987:Gunthner 2007.2012),而本文则是国内篇章语言学界将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使用的第一次尝试。其次,本文运用Luhmann的社会系统论,为讣告在语言表达、图像使用、文体风格上的多样性和跨文化性提供了阐释依据。Luhmann的社会系统论可以广泛应用到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众多学科中。在以功能和语用为导向的篇章语言学的框架内,“交际领域”这一概念指向各种篇外因素,这与系统论中的“社会系统”概念极为相似:无论是社会系统还是交际领域都具有社会性、功能性等特征。交际领域由各种广义的篇章类型建构起来,而篇章类型又可以归入各个社会系统中。这种观察视角对于形成广义的篇章类型概念来说具有借鉴意义。由于系统内部都是封闭的,系统间只有依靠结构性耦合与外部环境和其他系统产生关系。篇章类型在交际领域中所起的作用就跟结构性耦合在系统论中的作用一样,换言之,我们可以把篇章类型看成结构性耦合。系统间的交际通过篇章类型而定式化,其结构性耦合也得到巩固。此外,系统论还可以用来解释篇章的跨文化性。我们认为,之所以具有相似功能的篇章在不同文化圈内,其结构、功能、文体风格、使用语境等方面不尽相同,体现出篇章的文化性特点(Fix 2008;Zhao2008;赵劲、汤春艳2012),是因为这些篇章在不同文化圈内,受到相关系统的影响程度不同,即篇章作为结构性耦合,并不总是处于几个系统问的中心位置,而是受文化性的影响,游离于系统间的不同位置。以讣告为例,该篇章类型处于大众媒体系统和死亡文化系统间,作为结构性耦合连接并体现这两大系统的特点。在德语文化圈内,死亡文化系统对讣告的影响要大于大众媒体系统,这其中私人讣告的语言特点(如感情流露、诗句引用、图像符号)更是体现了死亡文化系统对篇章语符编码的决定性影响;而中文讣告(尤其是私人讣告)更多的是受大众媒体系统的影响,讣告一般作为新闻体出现,其主要功能不是悼念和表达哀思,而是传递死亡消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德文的私人讣告更加偏向于记忆体,而中文的私人讣告则更多的体现出信息体特征,这体现了讣告这一篇章类型在中德两国的大众媒体系统和死亡文化系统中所处的不同位置。第三,本文将Goffman (1981,1986)的社会角色和框架理论(footing, framing)引入篇章分析,在互动体裁的“情景实现层面”上分析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情景实现层面(situative Realisierungsebene) "也叫互动层面,主要是指在会话分析中涉及的话轮转换、话轮组织、参与模式等。在书面语分析中指作者与读者的潜式互动,包括交际场景、作者与读者的关系、预设、语境化手段等。该层面的分析可以很好的把读者、作者和文本结合起来,从互动预设的角度解释篇章的功能和篇章结构。“框架”是交际者在互动中建构的一种情景语境(situaitver Kontext)和互动秩序(Hettlage/Lenz 1991:95),它基于人们的经验、观察和即时互动,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Goffman认为,构建框架是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可以服务于各种交际意图。比如以信件形式撰写的讣告就是将本属于信件格式的互动形式融进到了讣告文本中。作者借此方法可以建构不同的自我角色,如传声筒(引用他人名言)、创作者(发布死亡消息)、委托者(参考样本册)等。而自我定位同时意味着对读者的定位,按照Goffman“参与者角色(participant status)"的分类,讣告的读者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有的是直接参与者,有的是潜在参与者,有的是偶然参与者,这些角色对于作者的创作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出,篇章表层结构上所体现出的作者意图,是一个互动过程,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影响者,虽然这个过程不像口语交际中那样直接。第四,本文对篇章功能、互动交际等概念进行了全新阐释。按照传统篇章分析理论,篇章是服务于一定交际功能的,需从交际意图和交际功能方面对篇章进行划分。Groβe、Schmidt、Rolf等人受语用转向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影响,认为篇章功能可分为主要功能(dominierende Textfunktion, Hauptfunktion)和次要功能(Nebenfunkti on),主要功能体现作者的主要意图,次要功能支撑主要功能。但是如果我们把篇章置于社会互动的角度,则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即篇章意图究竟是由谁决定的,读者是否就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篇章的功能应该以作者的创作意图还是以读者的接受感觉相一致。我们认为,篇章并不仅仅是“文本体”和“功能体”,更是一种“交际体”,而交际是互动的、实际的、复杂的、多变的。一种篇章类型的主要功能,并不一定构成该类型下每个具体篇章的主要功能。如讣告作为篇章类型,其主要功能是传递死亡信息,但实际上并不是每篇具体的讣告都以此为主要功能,中德文讣告中都存在以表达哀思、宣扬事迹、教育社会为主要目的的例子。因此,本文用篇章的“构成性功能(textsortenkonstitutive Funktion)"来代替篇章的“主要功能”。所谓构成性功能,是指能够使某种篇章类型与其他篇章类型区分开所具备的必要功能,即一个篇章若想被划归到某种类型中,就必须具有该篇章类型的构成性功能。但构成性功能并不一定与每个具体篇章的主要功能相一致,在这层意义上,构成性功能是篇章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此外,交际的概念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延伸。交际不仅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交际,也包括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而造成的间接交际;交际的双向性不仅体现在交际者的即时参与和反馈,也包括听话者/读者对话语的隐性影响。因为交际意图的产生并不是由说话者一方决定的,而是说话者基于对听话者的状态、角色、语境等外部条件作出的预设,通过潜式互动共同建构的,这种互动性不仅适用于会话交际,也适用于文本交际。第五,基于互动体裁理论和篇章类型理论,本文提出了动态的篇章分析模型(das,,ABR-Modell").该三维模型以互动体裁的分析模式(Luckmann 1988; Giinthner 1995,2000; Giinthner/Knoblauch 1994,1996)为基础,从宏观语境、情景实现和微观结构三个层面对讣告进行全方位解析;在分析讣告的微观结构时,运用篇章类型理论的分析方法(Brinker 2001),从篇章结构、篇章功能、篇章风格、图文关系四个方面对其展开分析。这样可以把互动体裁和篇章类型理论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一个适用于书面语篇章的动态分析模型,发现篇章的内部结构特点、外部环境特征以及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在这层意义上可以说,本文虽以讣告这一相对边缘的小体裁为研究对象,但更多的是对一种社会系统内的现象分析和模型建构尝试,旨在以小见大,为跨文化语境下动态的分析其他书面语篇章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簡帛醫書,指出土簡帛醫藥文獻。20世紀以來,大量的簡帛醫書問世,大大震蕩着學術界。簡帛醫書大部分都是口語性極強的文獻,“古樸與口語性並重”是其最重要的特點。這些簡帛醫
从"共同体"到"共同体意识"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自身发展从零散到聚合的自我认知的生成演化。为了尽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求我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新鲜的玉米清香好吃,玉米粥缠绵爽口。可很多人不知道玉米脱粒的原始方法就是用手掰或用玉米芯来搓。或堆在禾坪晒场上晒干后用扁担拌打.既费力又耗时。一种新型专利产品(专利号
GSP认证之后,必须进一步落实GSP的管理,本文阐述用现代管理科学技术和方法开展科学的质量管理活动,使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不断强化科学质量管理意识,从而提高GSP水平,促进G
目的基于调筋治骨法探究中药外洗对肘关节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肘关节僵硬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按摩及功能锻炼进行治疗
本文在分析经典 L aplacian算子作用原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 ,提出了一种新的边缘检测算法 .实验证明 ,该算法能有效地消除噪声、准确地检测图像中的目标边缘 ,且能较好地保持目标边缘的连通性
本文首先讨论了一种计费模块和主模块分离的计费系统IAS(Independence AccountingSystem)的设计.然后以网络流量模型为基础,对基于网络会话模型的该计费系统进行了深入讨论,重
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深化课程
<正>明朝李时珍写的划时代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国医学、养生学、营养学、甚至动物学、植物学都有客观的记录、精辟的分析与论述,四百多年了,这部书一版再版,长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