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吡唑类硝化抑制剂对铵氧化的作用效果

来源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dwf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室内培养、模拟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吡唑类化合物的硝化抑制效应与其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吡唑类化合物都能有效抑制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其中以3-甲基吡唑(MP)、3,4-二甲基吡唑和4-氯-3-甲基吡唑(CIMP)及其衍生物效果最佳。4-位被氯原子取代能够提高吡唑类化合物硝化抑制效果。但因水解作用的发生,1-位的取代反应、中和反应和络合反应均不能改变其硝化抑制效果。三种效果较好的吡唑类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1-甲胺酰基-3-甲基吡唑(CMP)和C1MP在土壤中的最适用量分别为纯N用量的1.0%、1.0%和0.5%。吡唑类化合物的硝化抑制效果随土壤温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在培养前期(0~14d)随土壤含水量和pH的升高而升高,在培养后期(>14d)随土壤含水量和pH的升高而降低。   吡唑类化合物随水在土层中垂直迁移与水平扩散速率与其分子的亲疏水性有关,垂直和水平迁移速率均为MP>DMPP>C1MP。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吡唑类化合物在土壤中吸附量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对吡唑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越强。随pH的升高,土壤对吡唑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降低,但在土壤通常所能达到的pH范围(4.5~8.5),pH对吡唑类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作用影响不显著。土壤类型、抑制剂种类、温度与是否重复使用都影响吡唑类硝化抑制剂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一般褐土>棕壤,DMPP>MPC,低温>高温,未重复施用>重复施用。   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吡唑类硝化抑制剂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唑类硝化抑制剂和尿素同时施用能显著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土壤中NH4+-N含量,降低土壤中NO3--N含量;并能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且能使NO3-向土壤下层淋移趋势明显减缓。
其他文献
“无为”“因”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概念,儒道等各家都有论述.作为新道家代表作之一,关于无为和因的思想集中体现了道家的独特风格和主旨思想.“因论”是无为这一思想主
土壤时间序列在研究不同类型土壤演化速率与方向,进而建立土壤发生演化模型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且能为土壤发生学理论的验证提供宝贵的信息。   本文依据史料记载中浙江慈溪
从制约外语学习的因素和过程的角度来看,母语不可忽视。但是,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母语的负迁移而不是正迁移。在此以英汉偶合为切入点,即语言知识的偶合和文化的偶合,探讨如何利
本文以石灰性褐土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磷、锌、镉交互作用对土壤中磷锌镉有效性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三者在土壤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吸附.解吸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对锌镉
以东北四种典型土壤(黑土、白浆土、棕壤和褐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脲酶抑制剂氢醌(HQ),苯基磷酰二胺(PPD)和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土壤脲酶热/动力学特
向酸性黄棕壤和酸性红壤中加入非豆科物料的油菜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豆科物料的大豆秸秆、花生秸秆、蚕豆秸秆、紫云英、豌豆秸秆,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比较不同
在对中长跑训练方法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论述了各种训练方法对提高中长跑运动水平的历史贡献,指出了当今中长跑训练方法学的训练特点,预测了未来中长跑训练方法的发展趋势。对
土壤逆境如土壤盐渍化、重金属污染、养分亏缺是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提高植物抵御土壤逆境胁迫的能力,进而利用植物改良和治理逆境土壤是解决
到津华中学以后,他首先确立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学校发展思路,继承和挖掘学校的优良传统,实施内部体制改革。他先后推出了中层干部聘任制和年级组长、学科组长
土壤特性具有时空变异性,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的时空变异具有深刻影响。退耕还林还草是人为改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土壤理化特性、气候环境状况、植被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