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三十年来,华裔作家作为一个群体在美国文坛的崛起十分引人瞩目.这其中当属谭恩美最为走红,不仅在美国普通读者中极有市场,而且也颇受一些喜欢吹毛求疵的评论家的青睐.1989年出版的她的处女作《喜福会》,当年曾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九个月之久,获"全美图书奖","全美图书评论奖"以及"1990年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伊然有进入美国主流文学殿堂之势.《喜福会》讲述的是四个华侨家庭的生活,四个家庭主妇赴美前(1949年前)在中国的遭遇,对美国文化的惘,她们用中国传统思想对出生在美国并且已经美国化了女儿进行灌输以及由此产生两代人的代沟.评论家们,中国的或美国的,大多都认这本小说写的是母女两代人所代表的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的心灵历程,书中最后一章的中国之旅更使得不少评论家认为美国女儿们已经和母亲们和解,一定程度上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由于小说的自传成分较浓,有评论家甚至认为谭恩美在构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借助"他者"这一概念和与此相关的异国情调,东方主义的论述,该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谭恩美这部小说中展现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得出了与上述评论家们完全不同的结论. 事实上该书之所以强烈吸引美国读者在于它适时满足了美国人渴望了解异族异域文化和风俗人情的阅读时尚和心理,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异国情调式的描述符合美国人一般的阅读期待视野.第一,中国人以饮食为中心.他们几乎无知不吃,从令人厌恶的老鼠到一些动物内脏.美国人一向有"中国人滥吃"之类的刻板印象,谭恩美在小说中对中国人吃的食物不厌其烦的仔细描写迎合了这个印象.另外中国人吃法野蛮,如将螃蟹活活蒸死再吃,让在超市购买方便食品的美国人绝对视为异类.二,中国人十分讲究迷信.《喜福会》中充斥了大量中国传统迷信及行为的描写,如风水,五行,星相等,书中的中国母亲们都虔诚地信仰着这些迷信,这给一般美国读者以中国人愚昧,不懂科学的印象.三,中国人很难与之交流.书中的中国母亲们以孔孟之道为教导要求女儿们顺从自己的意志安排,不与女儿们平等交流,这使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人反感.这些中国母亲们说话方式也是迂回曲折在美国人看来不够直接,令人费解.最后,母亲们交流所使用的语言,有时用中国式的洋径滨式的英语,有时干脆用汉语,让一般美国人有不可同化的感觉.论文最后一章说明谭恩美的东方主义倾向.她夸大中国人奇异不同于美国人之处,将其形象描绘为一个他者,这点与美国人将中国人视为生理上文化上都不可同化的异类的主流看法同出一辙.该章还分析了书中最后的中国之旅,指出母女和解说不可信,论文最后指出在华裔美国人身处美国社会文化边缘地位,普遍存在身份认同情结,即想被认同为美国人而难以如愿以偿的情况下,谭恩美在书中将中国人描写为他者是出于她的身份认同的需要,但这种努力以这种方式进行只能加重她的边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