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代创伤的生命挣扎与省思——张贤亮创作论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wenfe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贤亮是以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的形象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青年时期的张贤亮对人生充满了抱负,对文学充满了热情。在反思文学中,张贤亮可谓是一位佼佼者。他的某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力求对社会历史的根源进行挖掘,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张贤亮虽然凭借其作品享誉整个文坛,但他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论文从张贤亮的生命历程来探讨他的小说创作。在具体分析中,以张贤亮的小说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人生经历及时代、社会背景为参照体系,细致的阐释了 “右派知识分子”的“人生体验”。   首先考察了“文革”和“右派”的相关史实资料,以张贤亮本人和他笔下的右派知识分子为切入点,论述其生命的历程。历史的灾难给张贤亮和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带来了难以愈合的身心创伤,即使在今天的时代大潮中,他仍然对过去那段炼狱般的经历难以释怀。张贤亮笔下的主人公大都历经死难, 或曾经在死亡边缘上徘徊挣扎,死亡像幽灵一般游荡在他的灵魂深处,挥之不去。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张贤亮的作品大多也是为知识分子而作,尤其是善于表现精神扭曲的中国知识分子隐秘而晦暗的人性。当生命给这些知识分子带来莫大的苦难时,他们为了掌握自身的命运便坚强地与之斗争,包括个体与社会地对峙、理想与现实地不断挣扎、灵魂与肉体地相互搏击。经历过生命的酸楚,右派知识分子已逐渐开始对人生、命运、人性进行思考。他的作品一贯以苦难和伤痕为主题,向我们诉说着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同时又激发了我们潜意识对生命冷静而坦然地思考,这种超越个体生命对整个历史与民族命运地痛彻省思其实也是苦难与伤痕的结晶升华。  
其他文献
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显学,对于鲁迅早期思想的研究,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专家。但是将鲁迅的早期文艺思想放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做整体性的思考,至今还没有获得完
本文选取晚清特点最为突出、案例最为丰富的时段,以1898-1908年间的翻译文学为研究目标,在“变化轨迹”和“现象分析”所构成的历时和共时的经纬交织中,考察作为一个动态整体的
Windows系统在功能上一代比一代强,功能也越来越复杂,体积也越来越大,启动也变得越来越慢.就拿大家使用得最多的Windows XP来说,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系统启动、运行速度都会降
抗争不论对于个人还是民族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文学领域,文学从来就与抗争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的抗争构成了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坛,卡夫卡就是一位书写抗
油画产生于西方,后来传入中国,便扎根在东方沃土里飞速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油画开始进行演变,它的改变颠覆了人们对油画的认知,于是一种被称为“意象油画”的产物应运而生
新余市是江西中西部的一个地级市,新余方言是赣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相对于赣方言的语音和词汇来讲,赣方言的语法研究还相对较薄弱,特别是关于新余方言语法的研究著述零星可数,而
本文通过史学考察与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式,将1949年至今在大陆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军旅诗作视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话语系统(“中国当代军旅诗歌”)进行全面研究和个案考察,在六十
自媒体是以关系为依托进行信息传播的平台,基层政务自媒体的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对信息的实用性期待较高,对信息和传播者有亲近感,在传播过程中主动参与的意愿较强;基层政务自媒
“赠答诗”作为《文选》选诗的第二大类,收录二十四位诗人的七十二首,分布在四个时期:建安、正始、西晋、南朝。选诗最多的是西晋的陆机,其次是建安的刘桢和曹植。   本文分为
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Nb、Ti、Ce的Fe-28Mn-6Si-5Cr合金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Fe-28Mn-6Si-5Cr合金的磨损质量损失明显低于45钢,且受载荷和转速的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