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文收集了116例HBV/HCV共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流行病学史以及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肝脏超声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阐述HBV/HCV共感染患者4种肝炎病毒感染模式的临床特点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病毒相互作用以及病毒自发阴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00年至2013年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16例HBsAg和HCV-Ab均为阳性的HBV/HCV共感染患者,收集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病毒学指标(HBeAg、HBVDNA、HCVRNA等)以及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Fibroscan等)。根据HCVRNA以及HBVDNA结果分为4个不同肝炎病毒感染模式组A(单HBVDNA阳性)、B(单HCVRNA阳性)、C(HBVDNA/HCVRNA双阳性)、D(HBVDNA/HCVRNA双阴性)组,比较各组临床指标(ALT、AST、肝脏纤维化)的差异,并对HBVDNA与HCVRNA进行相关性分析,将CHOL分别与HCVRNA、HBVDNA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种病毒阴性的比例,进一步探讨可能导致病毒阴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1.116例共感染患者4组不同血清学模式组成分别为A组27例(23.3%)、B组49例(42.2%)、C组17例(14.7%)、D组23例(19.8%),平均年龄分别为38.59±11.56岁、44.04±10.16岁、41.12±12.67岁、36.26±12.33岁。
2.116例共感染患者4组血清学模式ALT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为95.00(63.50-208.00)U/L、63.00(40.00-118.00)U/L、63.00(41.00-127.00)U/L、78.00(27.50-198.00)U/L。4种血清学模式AST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为75.00(41.50-162.50)U/L、56.00(28.00-118.0)U/L、52.00(32.25-82.75)U/L、56.00(28.00-118.0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种血清学模式中重度肝纤维化比较,A组7例(25.93%)>C组4例(23.53%)>B组9例(18.37%)>D组4例(1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116例共感染患者中A组、C组HBVDNA定量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为493000(33100-10980000)IU/ml,14000(5000-506000)IU/ml,组间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HCVRNA定量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1060000(178000-4470000)IU/ml、1160000(3130-3660000)IU/ml,组间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116例HBV/HCV共感染患者中,17例HBVDNA/HCVRNA双阳性组HBVDNA病毒定量与HCVRNA病毒定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190(p<0.05)。
6.116例HBV/HCV共感染患者中使用spearman法分别对CHOL与HCVRNA、HBVDNA进行等级相关分析,CHOL与HCVRNA病毒定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0221(p<0.05),有统计学意义。CHOL与HBVDNA病毒定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031(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HBV/HCV共感染患者病毒复制模式多样性重要原因是可能由于HCVRNA与HBVDNA病毒复制的相互抑制。
2.HCVRNA与HBVDNA病毒在人体内复制的存在相互抑制的关系,并主要以HCVRNA占优势。
3.临床上单HBVDNA阳性模式肝脏炎症受损最明显,其肝纤维化可能较重。
4.年轻患者病毒自发阴转较高,年龄是病毒自发阴转的影响因素之一。
5.CHOL与HCVRNA病毒定量呈正相关关系,可能是HCVRNA影响脂肪代谢,而HBVDNA未见明显影响脂肪代谢。
本文收集了116例HBV/HCV共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流行病学史以及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肝脏超声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阐述HBV/HCV共感染患者4种肝炎病毒感染模式的临床特点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病毒相互作用以及病毒自发阴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00年至2013年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16例HBsAg和HCV-Ab均为阳性的HBV/HCV共感染患者,收集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病毒学指标(HBeAg、HBVDNA、HCVRNA等)以及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Fibroscan等)。根据HCVRNA以及HBVDNA结果分为4个不同肝炎病毒感染模式组A(单HBVDNA阳性)、B(单HCVRNA阳性)、C(HBVDNA/HCVRNA双阳性)、D(HBVDNA/HCVRNA双阴性)组,比较各组临床指标(ALT、AST、肝脏纤维化)的差异,并对HBVDNA与HCVRNA进行相关性分析,将CHOL分别与HCVRNA、HBVDNA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种病毒阴性的比例,进一步探讨可能导致病毒阴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1.116例共感染患者4组不同血清学模式组成分别为A组27例(23.3%)、B组49例(42.2%)、C组17例(14.7%)、D组23例(19.8%),平均年龄分别为38.59±11.56岁、44.04±10.16岁、41.12±12.67岁、36.26±12.33岁。
2.116例共感染患者4组血清学模式ALT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为95.00(63.50-208.00)U/L、63.00(40.00-118.00)U/L、63.00(41.00-127.00)U/L、78.00(27.50-198.00)U/L。4种血清学模式AST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为75.00(41.50-162.50)U/L、56.00(28.00-118.0)U/L、52.00(32.25-82.75)U/L、56.00(28.00-118.0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种血清学模式中重度肝纤维化比较,A组7例(25.93%)>C组4例(23.53%)>B组9例(18.37%)>D组4例(1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116例共感染患者中A组、C组HBVDNA定量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为493000(33100-10980000)IU/ml,14000(5000-506000)IU/ml,组间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HCVRNA定量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1060000(178000-4470000)IU/ml、1160000(3130-3660000)IU/ml,组间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116例HBV/HCV共感染患者中,17例HBVDNA/HCVRNA双阳性组HBVDNA病毒定量与HCVRNA病毒定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190(p<0.05)。
6.116例HBV/HCV共感染患者中使用spearman法分别对CHOL与HCVRNA、HBVDNA进行等级相关分析,CHOL与HCVRNA病毒定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0221(p<0.05),有统计学意义。CHOL与HBVDNA病毒定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031(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HBV/HCV共感染患者病毒复制模式多样性重要原因是可能由于HCVRNA与HBVDNA病毒复制的相互抑制。
2.HCVRNA与HBVDNA病毒在人体内复制的存在相互抑制的关系,并主要以HCVRNA占优势。
3.临床上单HBVDNA阳性模式肝脏炎症受损最明显,其肝纤维化可能较重。
4.年轻患者病毒自发阴转较高,年龄是病毒自发阴转的影响因素之一。
5.CHOL与HCVRNA病毒定量呈正相关关系,可能是HCVRNA影响脂肪代谢,而HBVDNA未见明显影响脂肪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