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质油与共生矿物质的界面作用规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_i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重油在不同共生矿物表面解离过程为研究对象,依据界面润湿动力学及胶体界面化学理论,对矿物表面化学不均匀性、油组分组成、沥青质中所含杂原子、水溶液环境特别是所含离子对重油解离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等基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进一步理解了重油解离的界面规律及油固间相互作用。具体内容有:
  (1)采用光学图像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重油组分在石英、云母表面的解离规律;并对石油组分与矿物间的微观相互作用力进行测试,与动力学模型相互验证;分子动力学模拟则提供了关于油固交互作用能、吸附/脱附结构、动力学扩散等分子尺度的信息。
  (2)对饱和份、芳香份、胶质、沥青质(SARA)四组分和沥青在二氧化硅、高岭土和碳酸钙表面上的脱附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重组分更倾向于稳定吸附于矿物表面,也促使矿物表面憎水性更显著增强,并在确定混合组分沥青的理化和脱附特性中占主导地位。
  (3)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系统地研究了含有N、O和S杂原子的沥青质分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吸附和脱附特性。沥青质分子的吸附和脱附规律强烈依赖于其分子结构内杂原子的类型和位置。
  (4)系统地探究了水溶液中所含离子种类(Ca2+和SO42-)与浓度对沥青-碳酸钙表面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作用力测试和吸附实验发现,离子的引入降低了沥青-碳酸钙表面间的粘附力和相应条件下碳酸钙颗粒在沥青表面的吸附量。
  不同于以往研究中主要关注宏观的油固分离过程和分离方法,本研究将分离过程抽象出深入和本质的界面化学问题,探究了重油解离规律、影响因素及油固相互作用,具有普适性。本研究可为不同种类重油开采的过程强化及低能耗、低污染和高效率的重油开采工艺的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本研究针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为了扩充土地资源储备、扩展城市空间而展开的填海造陆工程生成的淤泥填石地层中的灌注桩成桩与设计中的工程难点问题展开研究。淤泥填石地层是因劈山填海造陆而产生的新型地层。由于淤泥填石地层复杂的力学特性,带来一系列桩基工程问题,一直未有成熟的桩基选型及统一可靠的成孔方案,桩基竖向荷载传递机理及影响因素不明。因此造成了难于给出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精确计算方法及预测模型。本文以实际工
学位
对于基坑支护工程,无支撑支护技术有很大优势,目前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梯级支护技术与倾斜桩支护技术具备控制变形效果佳、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等优点。目前有关梯级支护技术、倾斜桩支护技术的设计参数对支护结构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缺乏两种支护技术的优化设计指导。本文应用有限元软件对两种支护形式进行了参数分析与优化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对梯级支护技术进行变形分析。依托一个位
桩靴作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支撑基础,其稳定性一直备受关注,桩靴在上拔时与土之间的吸附力会阻碍桩靴的拔出。为了有效降低吸附力进而减小上拔阻力,针对饱和黏土中桩靴上拔问题,本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引入真空度概念探究吸附力的产生机理,研究上拔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探究减小吸附力的有效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上拔速率
学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提高,旅游业以及景区的建设步伐加快,兼具沟通园路、观景平台以及游乐设施的玻璃景观人行桥越来越多,多建造于风环境复杂的悬崖峭壁以及视野开阔的海边景区。这类桥梁结构往往具有迎风面积大、质量轻盈、刚度小、阻尼低、自振频率低等特点,结构的固有频率与风的卓越频率接近,结构设计时往往由风荷载来控制,桥梁风致振动问题突出。  目前国内外虽然对桥梁结构的抗风研究较为深入,但是绝
目前基坑传统的稳定分析方法多以相对简化的、基于基坑剖面的二维失稳破坏模式为基础,无法反映基坑支护结构局部失效后连续破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过程。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结合模型试验的方法,针对基坑内支撑体系的连续破坏导致的整体安全性问题,及防连续破坏措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单道撑排桩支护基坑试验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试验模拟了支撑发生局部初始破坏的过程,研究了破坏前后支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环保等诸多优势,也逐渐在多高层民用建筑中推广应用。其中薄双钢板剪力墙(厚度<200mm)是性能优良的抗侧力体系,但与组合楼板的连接节点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本课题以此为研究背景,首先提出了四种新型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与组合楼板连接节点,后针对不同节点形式进行纯弯、剪切、弯剪和拟静力四种试验研究,并进行静力加载方式的有限元模拟和43组参数化分析。最终不同受力阶
钢管混凝土就是在钢管中填入混凝土所得到的构件形式,钢管混凝土构件结合了钢和混凝土各自的材料优势和优良力学性能且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具有型钢混凝土没有的很多优势。隔板贯通节点是目前在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采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节点形式,现阶段国内外对此种节点性能研究较多,但对于其抗剪承载力仍研究较少,且现有试验的剪切破坏不明显,以及并未考虑节点在框架中的破坏模式以及框架整体性能对节点承载力发挥的影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及其优势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模块建筑是一种高度预制化的建筑形式,并且已有了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具有绿色环保、能耗低、施工效率高、劳动力需求少等诸多优势。  目前国内出现一种新型打包箱式模块单元,在运输与拆装等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但由于其冷弯薄壁非对称的截面形式,箱体单元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抗侧性能不同于传统模块单元,且单元内立柱与顶底框连接处的节点为螺栓端板连接,其节点的
坐落于地震多发地区的跨海深水桥墩往往同时受到地震与波浪作用。由于地震起振时刻、作用方向的不确定性,导致地震与波浪共同作用期间产生了不同的相位差和斜交角,而目前这两者对结构动力响应影响的大小和规律尚不明晰;加之地震与波浪间的耦合作用导致两者单独作用下的动水压力不可直接叠加,因此在分析其动力响应时应考虑耦合作用的影响。本文以组合桥墩为例,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简化模型的方式,分析地震—波浪耦合作用下
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的应用日渐普遍 ,已广泛地应用于分离、提纯、分析化学、材料制造以及化学反应等各个方面。本文阐明了超临界CO2 流体的基本性质 ,介绍了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高分子科学和加工以及制革工业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