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ung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的研究表明,组织文化是重要的资源,企业利用这个资源可以增加竞争优势。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的影响,人们试图知道企业在组织文化上所做的努力,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本课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组织管理学、管理学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理论,界定了组织文化研究的变量,确定了组织文化的结构,深化了组织文化的研究,为组织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研究利用管理心理学问卷调查法,对主要位于上海地区的各类企业组织的组织文化与组织效能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课题研究所用的问卷有:自编的“组织文化问卷”、“员工满意感问卷”及已有研究中用到的“组织效能问卷”。在自编“组织文化问卷”与“员工满意感问卷”之前,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访谈等方法确定了问卷的基本结构,编制了预测试问卷。预测试获得了189个有效样本,通过对预测试问卷进行的项目分析,确立了本研究的正式问卷。在正式测试中,本研究获得了852个有效样本。通过对正式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表明,本研究用正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本课题的研究。 经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课题获得以下结果: (一)界定了组织文化的研究变量,确定了组织文化的结构。 (二)获得了以下具体实证结果 1.组织文化的目标性、参与性、一致性与员工满意感有显著正相关,组织文化的目标性、参与性、一致性与员工的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2.组织文化的目标性、适应性、参与性与企业的竞争能力有显著正相关。 3.组织文化的目标性、参与性与企业产品/服务范围的扩大或减少呈显著正相关。 4.组织文化的目标性、参与性、适应性与企业完成任务能力有显著正相关,组织文化的目标性、参与性与企业任务的扩大或减少呈显著正相关。 5.组织文化的目标性、参与性、一致性与企业的经济收入呈显著正相关,与周围人对企业的绩效评价呈显著正相关。 6.性别、职位因素在组织文化上不存在差异,企业的不同特点在组织文化上存在差异。 1)企业类型在组织文化上存在差异。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在组织文化的参与性、适应性上优于国有企业;而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组织文化的目标性强于国有企业。 2)行业性质在组织文化上存在差异。零售业的组织文化的适应性优于金融/保险行业; 3)企业规模在组织文化上存在差异。规模过小或过大的企业,组织文化的适应性较差。 4)企业历史在组织文化上存在差异。就组织文化的参与性而言,成立20年以上的企业较差;而成立11至20年及20年以上的企业,其组织文化的适应性及目标性较差。 本研究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结果对组织文化的理论研究和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从探究产业演化的动力机制出发,对国内外有关资源型城市中技术、制度与产业演化的关系研究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问题源于对技术和制度的抑制,以及产业结构的锁
幼儿美术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指导则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幼儿园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
将农产品分为六大类,利用Grubel和Lloyd、Azhar和Elliot的方法,依次从规模、水平和结构3个方面分析了2004—2013年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第一,中国
目的探讨伽玛刀分次治疗(FSRT)大于3 cm直径脑膜瘤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FSRT的直径>3 cm脑膜瘤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神经网络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自适应和自学习的特点,通过遗传算法实现对神经网络连接权重和阈值的修正与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B
无线局域网由于其方便快捷,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生活和科研等不同的领域。无线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方式,使人们能随时随地获得高质量的网络语音、数据和图像服务
为满足用户对加工精度和效率越来越高的要求,很多数控机床生产厂家及用户都希望在其机床上配备各种加工精度监测设备,在机床上使用测量装置进行自动测量,直接对刀具位置进行
镁合金和铝合金均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的特点,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已在航空工业和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镁合金和铝合金结构件,热挤压工艺已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上海都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增大,旅游业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今后几年,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到位以及城市
王阳明的认识论思想,是中国古代认识论发展史上重要一环,反映了人对外部世界的基本态度——高扬人的主体性,与西方哲学史上认识论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他从解决朱熹体系内部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