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归经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wg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全面阐明中药归经理论的源流。具体而言,(1)廓清中药归经理论渊源的多元性,揭示《内经》、《本经》、诸病通用药和《伤寒论》对中药归经理论的奠基作用;(2)明确中药归经理论发生、沿革、臻于完善的基本脉络;(3)确认中药归经判定的多种方式和相互间关系;(4)厘正中药归经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二、研究方法1.中医文献考证分析方法以《内经》、《本经》、《伤寒论》、宋以前本草学、金元时期诸家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采集、归纳和分析有关内容的相互关系,以发现对后世归经理论建构的线索和依据。2.中医传统思维方法中医传统思维方法主要是“象思维”方法,借助象思维建立的五行学说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发挥了奠基作用,理所应当地对归经理论的建立产生重大影响,遵循这一思路,顺藤摸瓜发现中药归经理论渊源的复杂关系。3.中西医理论比较分析方法基于两种医学对脏腑认识的差异性,发现中药归经现代研究的思路方法完全背离了中医传统思维,找到各种现代研究方式存在问题的基本症结。4.数据库方法为了比较分析《本经》早期收载的现代常用药物归经确定的具体思路和方式,建立了200多种药物归经的数据库,为整个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三、研究内容1.《内经》对中药归经理论建构的影响(1)五味与中药归经理论①“五入”与中药归经②“五走”与中药归经③五味与中药归经④五味对五脏苦欲的补泻、散收、燥润、软坚关系与归经学说(2)五色与中药归经理论(3)五谷、五菜、五果、五畜与中药归经(4)《素问》病机十九条对归经学说的奠基作用①《素问》病机十九条与归经学说的理论关系②《素问》病机十九条对确定中药归经的指导作用(5)五脏、五体、五窍、五志、五液诸病与中药归经2.《本经》对中药归经理论建构的影响(1)《本经》体现的五行思维对药物归经理论的影响(2)《本经》药物功用对药物归经确定的影响①《本经》药物功能与归经②《本经》药物主治与归经3.“诸病通用药”对中药归经理论建构的影响(1)诸风通用药归经考察分析(2)风眩通用药归经考察分析(3)头面风通用药归经考察分析(4)中风脚弱通用药归经考察分析(5)久风湿痹通用药归经考察分析(6)贼风挛痛通用药归经考察分析(7)暴风瘙痒通用药归经考察分析(8)霍乱通用药归经考察分析(9)黄疸通用药归经考察分析(10)上气咳嗽通用药归经考察分析4.《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对中药归经理论建构的影响(1)太阳病证治对中药归经确定的影响(2)阳明病证治对中药归经确定的影响(3)少阳病证治对中药归经确定的影响(4)太阴病证治对中药归经确定的影响(5)少阴病证治对中药归经确定的影响(6)厥阴病证治对中药归经确定的影响5.五行学说对中药归经理论建构的影响6.中药归经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加强中药归经文献理论的深度研究①进一步阐明五行学说对归经理论建构的奠基作用②进一步阐明归经理论一源多岐的建构方式③考察金元和明清时期对药物归经理论的集成和发展④揭示常用药物归经确定的方法和途径(2)理性开展中药归经的实验研究四、结果1.《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入”和《灵枢·九针》“五走”含义相同,是五味借助五行学说与五脏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这种关系成为明清时期乃至现代《中药学》推断药物归经的重要依据,被当今学术界确认为归经理论的雏形。客观地说,基于五入(五走)建立的五味与五脏间关系,确实对后世确定和解释药物归经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关系强调五味与五脏的单一对应关系,未曾顾及五味因五脏间生克制化关系而发生亲和性的变化,因而将其作为归经理论的唯一渊源是片面的。2.《素问·至真要大论》五味“先入”和《灵枢·五味》五味“先走”含义相同。两篇明确五味先入(先走)五脏的弦外之音是,五味尚可后入它脏,这种先入和后入的关系应是在正常状态下实现的。结合《素问·藏气法时论》确认五味对疾病状态下五脏苦欲的补泻、散收、燥润、软坚作用可以确认,《内经》诸篇所论自我打破了单由五入(五走)确定药物归经的固定模式。由于疾病状态下五脏苦欲性质不同,五味与五脏之间可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一味归数脏,又能多味归一脏,后世确定的药物归经充分认证这一点。3.《素问·五藏生成篇》和《灵枢·五味》等确立的五色与五脏的单一对应关系,为后世从药物色泽确定药物归经提供了部分依据,由明清本草学依据这种对应关系讨论和判断药物归经,可以确认这一点。不过,药物色泽与功用之间不具有普适、稳定、基于临床的逻辑关系,因而由色泽确定药物归经没有普遍指导意义。4.《素问·金匮真言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藏气法时论》和《灵枢·五味》均阐述了五谷、五菜、五果、五畜与五味和五脏病的关系.依据这种关系不难确定五谷、五菜、五果、五畜借助五味对五脏的选择性作用。故可推断,后世对五谷、五菜、五果、五畜归经的认定理应受相关论述的影响。5.《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把脏腑定位作为阐明疾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疾病的五脏定位问题。药物干预疾病,自然作用于相关的脏腑,故而病机十九条不仅成为中医病机学说之嚆矢,同时也为确定药物归经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以李时珍为代表的明清医学家恰当运用病机十九条阐述药物归经,开以病机十九条解药物归经之先河,为今日确定病机十九条对归经理论的奠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6.《本经》以五味标记药性,尚有五色石脂、五芝和五参等药名和针对五脏的功能记载,渗透着浓郁的五行思想,体现与《内经》一脉相承的学术思想体系;而许多药物针对脏腑的功能直接明确了药物的作用病位;尚可由药物主治疾病确定药物对脏腑的选择性作用。将后世确定的药物归经与《本经》药物的功用相比较,可以确信《本经》对后世确定药物归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7.早期本草学序例中以“诸病通用药”的形式将常用药物按主治疾病分类管理,目的是为临床选用提供便利。与此同时,参酌病机十九条明确疾病的五脏定位,即可轻松建立“药物→干预疾病→脏腑定位→药物归经”的逻辑论证体系。由于诸病通用药借助主流本草和部分古代方书不断充实完善,因而使之成为后世医家分析确定药物归经的数据库和信息源。8.“诸病通用药”可借助敦煌出土的《集注》残卷和宋代唐慎微编撰《证类本草》窥其全貌。研究发现,后者对不同来源的资料均作明确标识,《本经》文一律黑底白字,《别录》文皆墨字,改变了《集注》对《本经》和《别录》文朱墨杂书的标记方式。而诸病通用药恰好采用这两种标记方式。据此判断,诸病通用药中黑底白字均属《本经》内容,墨字均为《别录》内容。进而确认诸病通用药为《本经》首创。倘若如此,《本经》为后世药物归经的确定又提供一种重要而便捷的方式。9.《伤寒论》建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奠定了外感病辨证论治的基础,同时潜在构建了六经病、六经病病位、代表方剂和方中君药的关系网。经金元时期和其后医家的挖掘、整理和利用,药物归经便有了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表述形式,成为部分中药归经确定的依据和方法。10.《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理论源头,一般均追溯到《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另外,在《素问·五藏生成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素问·经脉别论》等篇中也有关于六经病的记载,共同为《伤寒论》建立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基础。基于归经理论的发生学角度,可谓挖掘出一个新的理论源头。五、结论1.《内经》建构的医学理论是中药归经理论之滥觞。通过《素问》和《灵枢》诸篇阐明正常状态下五味与五脏单一的五入关系,五味对疾病状态下五脏苦欲的补泻、收散、燥润、软坚的复杂对应关系,五色与五脏的单一对应关系,五谷、五菜、五果、五畜借助五味对五脏的选择性作用,多角度对归经学说的建立和药物归经的确定施加影响。病机十九条率先明确疾病的五脏定位,奠定了审机论治的理论基础,同时实现了药物、疾病、五脏病位、药物归经之间的“直通车”,对归经理论影响深远。《内经》对中药归经的影响侧重理论层面,具有高屋建瓴、触类旁推的指导作用。2.《本经》对中药归经理论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践行《内经》中与中药归经相关的学术思想,为后世完整建立归经理论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具体表现在:以五味标记药性,药称五参、五芝和五色石脂,药物功能表述明确脏腑病位,主治疾病也可实现脏腑定位等,从操作层面对后世确定中药归经产生启迪和示范作用。3.《伤寒论》借助《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等建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外感病由三阴经和三阳经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其对中药归经理论的贡献在于,潜在构建了六经病、六经病病位、代表方剂和方中君药的关系链条,为中药归经的确定提供了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和技术指导。因而药物归经有了手足阴阳六经的特殊表述形式。4.“诸病通用药”对归经理论的贡献是,借助病机十九条等确定所属各病五脏定位后,即可明确所属药物的归经,进而为确定药物归经提供基本素材。历代主流本草和部分方书不断扩充病种和药物数量,使其成为药物归经的巨大信息源。对《集注》序例残卷和《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做版本学考察,后者收载的《本经》文皆黑底白字,《别录》文皆墨字,改变了《集注》对《本经》和《别录》文朱墨杂书的标记方式。据以判断诸病通用药中黑底白字文均属《本经》,墨字文均属《别录》,故诸病通用药对归经理论的贡献应上溯到《本经》5.《内经》的五行学说,把五气、五味、五色、五臭、五谷、五果、五菜、五畜、五脏、五体、五窍、五志、五液、五脏病等维系在一起,建立了庞大的五行五脏关系系统。“五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五脏生成》),一行之内和各行之间均可依据生克制化关系密切关联。药物和食物以味、色、臭等特征与五脏相通,而病机十九条又把疾病病位统一在五脏之内,进而为归经理论的系统建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与归经理论有关的早期理论形态几乎全部置于五行学说的宏观把握之下。6.中药归经的理论渊源最终应归结为全面渗透在《内经》之中的五行学说。不过,五行学说维系的与中药归经密切相关的诸多理论则是彼此独立、各具特色的,在中药归经理论赖以建构的众多渠道中,各有各的用途,不存在替代关系。中药归经理论的早期形态实际就是一个认识复合体,它以多元建构的方式完成了初始的理论储备,但归根到底均臣服于五行学说的统领,形成由《内经》、《本经》和《伤寒论》共同参与的一源多岐的理论架构。六、创新点1.全面揭示了《内经》五味针对五脏苦欲的补泻、散收、燥润、软坚作用及五味与五脏病理状态下复杂的对应关系,以及这种复杂关系对归经理论建构的重大影响。2.阐明了《素问》病机十九条由疾病的五脏定位,影响药物归经确定的逻辑论证体系,及其对中药归经理论的奠基作用。3.确认《本经》诸病通用药等对后世药物归经确定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4.揭示了《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建立的六经病、六经病位、代表方和方中君药关系链影响药物归经确定的基本过程,明确了《伤寒论》对归经理论形成的重要意义。5.凝炼出中药归经理论以《内经》五行学说为源头,《内经》、《本经》和《伤寒论》共同参与的一源多岐的的早期架构。
其他文献
阐述了燃气锅炉烟气低温腐蚀机理,分析了影响腐蚀产生的因素及预防腐蚀发生的方法,提出了带炉前循环泵的锅炉直接供热系统改造方案。旨在优化锅炉房热力系统设计,避免因回水
营造林是我国防止环境问题恶化、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工程,其质量对环境改善效果有直接影响,然而其质量影响因素众多,还需工作人员深入分析,不断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证营造
本文以汉乐府相和大曲为研究对象。其具体研究思路是:将相和大曲置于汉代乐府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通过资料和版本分析,来证明相和大曲的“名分”及其产生的年代;通过对汉朝
论文以书画艺术复制品为研究对象,对书画艺术复制品类别、发展历程、市场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对艺术复制品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艺术复制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以实
体育彩票从1994年开始发行,截至到目前,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80亿元,随着体彩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体育彩票尤其关注到体育彩票发展的推动者—体育彩民,更多专家关注体育彩民的群体特征、体育彩民的购买行为习惯以及彩民的生活消费习惯。目前体育彩票类型主要包括即开型、竞猜型和乐透型。丰富的品种使体育彩票整体的研究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类别彩票的特征,因此了解不同类别彩票的特点,针对本类别彩票做相关
飞天是佛教美术中以绘画、雕塑等形式出现的装饰性艺术形象,也是敦煌壁画中最有特色的一种装饰画。二十世纪藏经洞发现以来,飞天随着敦煌艺术的发展已经走出了佛教石窟,完成
文化无形,服务无限,在"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生命线"的大形势下,供电企业如何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使之拉近供电企业与客户的距离,提高老百姓对电力企业的认知和
在对现代企业资金管理意识、资金筹集、使用及分配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建立、改善及提高资金管理机制进行探讨。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提出了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了要进一步落实群众路线,提升党员先进性和政府执行力。电子政务的实施恰好为政府构筑了
高新技术和计算机上在各种生产生活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不仅实现了设备和仪器的功能上的升级,还对自动化管理进行了的改进,计算机技术的这种大规模的应用无疑是相较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