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船板钢侵彻的变形与断裂行为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dt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某船板钢进行侵彻试验,并对弹孔周围材料的显微硬度进行测试,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弹孔周围材料的变形及损伤,讨论了侵彻过程中应力状态及材料冶金质量对损伤及断裂的影响,从而对尖头弹和平头弹侵彻船板钢的过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研究结果表明,在尖头弹侵彻条件下,该钢发生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塑性扩孔形破坏和背部的剪切撕裂。侵彻时的应力状态与压入法测硬度相似,靶内应力状态为三向压应力。弹头保持完好,弹头作为刚性弹进行侵彻。 存平头弹侵彻条件下,靶材的破损形式和侵彻机理,随弹速的不同而变化。当弹速处于亚弹速范围时,侵彻过程类似于金属穿孔挤压工艺,靶板发生冲塞破坏,侵彻机理为剪切侵彻或冲孔侵彻;当弹速达到常规弹速后,靶板出现冲塞型破坏和侵蚀破坏与冲塞破坏的复合型破坏,弹体的侵彻行为类似于长杆弹侵彻,靶板破坏过程可分为开坑、正常侵彻和剪切冲塞三个阶段。 本文采用弹道极限的陆军标准及两射弹道极限确定法,确定了该钢在尖头弹和平头弹侵彻条件下的弹道极限。结果表明,这两个板厚的靶材的弹道极限均未超过常规单速范围,一般的枪炮很容易达到这一范围,所以,这两个板厚的船板钢的抗侵能力不是很理想。 在尖头弹侵彻条件下,靶材发生压缩变形。弹孔壁材料的形变强化规律可近似用负指数规律描述,即在侧壁边缘处,材料因剧烈变形而强化,随到侧壁距离的增加,变形量逐渐减小,硬度值也相应的降低,直至降到基体材料硬度水平。侧壁边缘硬度随着弹速的升高而升高,硬度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在一定变形速度范围内材料应变速率硬化的反映。侵彻过程可视为绝热过程,但绝热效应不显著,材料主要表现为形变强化。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平头弹侵彻条件下,靶板侧壁材料发生轴向剪切变形,同时,弹体前方材料发生压缩变形。弹孔侧壁硬度的径向分布也符合负指数规律。平头弹侵彻过程可近似视为绝热过程,当弹速处于亚弹速范围时,由于侧壁变形的累积,绝热效应显著,侧壁边缘硬度随着弹速的升高而降低;而当弹速达到常规弹速时,因侧壁材料快速发生断裂,从而抑制了变形的累积,绝热效应不显著,侧壁边缘硬度又升高。 微观损伤主要以非金属夹杂物、轧制偏析带、晶界和脆硬的珠光体相等材料薄弱处为核心形成,并按微孔聚集型机制发展。因此,提高靶材冶金质量,降低组织中的偏析程度和非金属夹杂物量可以靶板提高抗剥落能力。关键词:侵彻:船板钢;断裂;剪切撕裂;弹道极限广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化学炉烧结法制备了Al2O3-ZrO2和Al2O3-CeO2复相陶瓷,探索了细晶致密复相陶瓷的最佳烧结工艺及其烧结机理,研究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学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
近20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工业的迅速发展,由燃煤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该论文发展了适用于城市的大
该文通过对不饱和聚酯/改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另一方面为利用工业不饱和聚酯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提供指导.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有机季铵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继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五代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商业化的全氟磺酸膜成本过高,替代膜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必然。基于对全氟磺酸膜结构与性能和国内外关于全氟磺酸膜的替代膜的
北江近年来由于矿山开采和金属冶炼,频繁曝出Cd、Pb、Cu等重金属的污染事件,本文以北江上游两条污染较严重的支流横石河—滃江、梅花河—马坝河及整个北江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考
本文以大结晶电熔镁砂、氧化镁部分稳定氧化锆(Mg-PSZ)、氧化钙稳定氧化锆(Ca-FSZ)为原料,通过适当的工艺制备出不同组成的MgO-ZrO2耐火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
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镁合金的研制与开发引起了科学界与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汽车、计算机、通讯及航空航天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镁合金与铝合金及工程塑料相比有一定
消失模铸造工艺凭借其设计自由度高、加工余量少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消失模球铁件的碳渣孔缺陷却始终困扰着许多铸造厂家。为减少球铁件的碳渣孔缺陷,本文探索了
本文利用简单的方法成功合成了以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为核,线形氟碳链为臂的全氟端基超支化聚合物,并将其应用于固体电解质中,通过对全氟端基超支化聚合物与线形聚氨酯共混电解质体
该论文对三种代表性含氮杂环化合物(喹啉、异喹啉、吲哚)的O3/UV降解特性及毒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喹啉和异喹啉表现出相同的O3/UV降解特性,而吲哚的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