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份耐寒菊芋种质资源的物候期调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changjing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耐旱、耐盐碱,抗性强,属于新能源型经济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在全国各地均有,但不同地区适宜的品种特性存在差异。黑龙江地处高寒地区,菊芋种植规模小,且适于本地区的可多年存活的种质资源有限;本研究团队在多年收集和气候适应性筛选的基础上,确定并保有完全适于高寒地区的耐寒菊芋种质资源13份,但这些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农艺性状、物候期特点等尚不清楚,阻碍了上述菊芋资源的开发利用。本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13种耐寒菊芋种质资源为材料,在露地多年种植条件下,对不同材料的物候期(萌芽期、展叶期、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新梢停止生长期、枯叶期、落叶期)和农艺性状(叶色、叶形、花色、块茎颜色、块茎形状、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块茎产量、单位面积块茎产量、单株块茎数量、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开展了系统调查比较,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13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如下:1、13份耐寒菊芋种质资源的萌芽期集中在5月1日左右,J02、J07、J11、J14萌芽期较早为4月30日,J15萌芽期最晚为5月3日。展叶期在5月5日至5月6日,萌芽到展叶过程经历时间最短的为J15,需要3天,经历时间较长的为J02、J07、J11、J14,萌芽到展叶需要5天。花期持续时间为28至37天不等,其中J04花期最短为28天,J07花期最长为37天。新梢停止生长期为9月28日至10月11日,J06新梢停止生长最早为9月28日,J07新梢停止生长最晚为10月11日。枯叶期为10月5日至10月15日,J06枯叶期最早为10月5日,J07、J11枯叶期最晚为10月15日。进入落叶期的时间为10月12日至10月20日,J06、J08落叶期最早为10月12日,J07落叶期最晚为10月20日。2、对耐寒菊芋进行农艺性状的调查,经数量化定义后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3份菊芋种质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分布在0.54~1.52之间,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76,其中块茎形状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52;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数与单株块茎产量、全株干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叶长与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块茎产量与单位面积块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块茎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除J01与J15,J06与J10、J11,J12与J14单株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各种质资源间单株块茎产量具有显著性差异,除J13与J11、J10,J06与J08,J12与J13,J14与J15单株块茎数量差异不显著之外,各种质资源间单株块茎数量具有显著性差异,除J03、J14、J15之间单位面积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种质资源之间单位面积块茎产量具有显著性差异。3、对调查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综合为3个主成分因子,包括块茎颜色、叶形、花色、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和叶宽,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83%。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2.5处将13份菊芋种质资源分成六大类:第Ⅰ大类含有两份菊芋种质资源为J14、J15,两份种质源块茎颜色均为紫红色,叶片深绿色,花黄色,株高在2.1m~2.7m之间,单株块茎产量最少,平均值为50g,单位面积块茎产量较少,单株块茎数量较少;第Ⅱ大类包含六份种质资源J01、J02、J03、J11、12、J13,占全部菊芋种质资源的46.15%,块茎颜色均为紫红色,形状有梭形、长条形和纺锤形,株高均超过2m,单株块茎产量在所有种质资源中居于中等;第Ⅲ大类含有两份种质资源,包括J06、J07,块茎颜色为黄白色,株高在1.8m~2.2m之间,单株块茎产量在0.08kg~0.10kg之间,为全部菊芋种质资源中单株块茎产量最大的一类;第Ⅳ大类仅含有一份种质资源J04,块茎颜色为黄白色,块茎形状近纺锤形,花黄色,叶色翠绿,叶片披针形,株高较高平均为2.43m,单株块茎产量最高,平均单株块茎产量为0.153kg;第Ⅴ大类为一份种质资源J08,第Ⅵ大类为一份种质资源J10,两份种质资源相似性较高,主要体现在块茎颜色均为黄白色,叶形为长圆形,花黄色,茎秆直径基本在0.8cm~1cm之间,J10株高较高,最高可达3m以上,而种质资源J08的株高普遍在2.2m~2.3m之间,单株块茎产量相近,单株块茎数量在3~4个之间,单位面积块茎产量在所有种质资源中居于最高。4、ISSR-PCR方法,利用10条引物对种质资源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4个,多态性比率54.54%。探究各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在阈值0.82处将菊芋种质资源分为六大类。第Ⅰ大类为两份种质资源J01、J03,第Ⅱ大类为两份种质资源J14、J15;第Ⅲ大类为一份种质资源J02,第Ⅳ大亚类为两份种质资源J12、J13,第Ⅴ大类为一份种质资源J04,第Ⅵ大类为五份种质资源J06、J07、J08、J10、J11。综上所述,结合两种聚类分析可以确定,13份耐寒菊芋种质资源中,种质资源J01、J03为同一类,种质资源J06、J07为同一类,种质资源J12、J13为同一类,种质资源J14、J15为同一类,种质资源J04单独为一类。
其他文献
近年来,邹城市依托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实施食用菌优先发展战略,将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产业振兴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来抓,有效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当地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被认定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基地十大县”之一。但是,在当地食用菌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们的存在也不同程度地阻碍着邹城市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本论文主要是通
学位
松嫩平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也是我国盐碱地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盐碱地改良是东北松嫩平原实现苏打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有关生物炭改良盐碱地的研究比较多,但用木醋液和生物炭配合施用对盐碱地改良效果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木醋液是生物质炭化的产物之一,在产出生物炭同时也产出大量的木醋液,本研究利用生物炭和木醋液的特性探讨改良盐碱土壤的新途径。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700℃玉米秸秆生物炭、木醋液
学位
生活垃圾的日益增长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大棘手问题,以生活垃圾为原料制备生物炭为其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思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对土壤环境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研究较少。为了考察垃圾热解生物炭对土壤的生态环境及植物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城市生活垃圾热解生物炭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添加比例条件下(0%、0.1%、0.5%、1%、3%)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蚯蚓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
学位
<正>在门诊经常有患者表示自己的心脏会突然重重地跳几下,然后就感到心慌、胸闷、头晕,总之是有点儿难受。这时候有人会比较担心,怀疑是心梗前兆。但经过检查后发现并无大碍,因为这种“心脏突然猛烈地跳几下”的症状实际上是一种良性的早搏,临床上称为期前收缩。
期刊
大麻,又名火麻、线麻等,是桑科大麻属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性别表达多呈现雌雄异株。药用大麻群体中,具有巨大潜在医疗价值的大麻素在雌株花、叶腺体中含量较高,而雄株的纤维含量较高。本文以工业大麻中的药用大麻为原材料,根据营养生长时期功能叶片主要生理指标、超微结构及生长点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雌雄差异分析,探讨雌株、雄株生长过程中生理形态学差异变化;同时采集药用大麻幼苗反射光谱数据,分析其雌雄差异,并应用随
学位
为了满足“两山论”对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改变火电行业环保粗放式管理的现状,火电厂应严格依照排污许可证要求,革新排污技术,增强对排污工作的监督。结合燃煤电厂行业环保现状,探讨排污许可制度下火电行业可能受到的影响,提出火电行业环保管理措施。
期刊
近年来,芽苗菜的市场需求量正逐渐增加,然而芽苗菜种类依然以传统的绿豆芽苗菜、黑豆芽苗菜、萝卜芽苗菜等为主,种类较为单一。紫苏、薄荷、藿香作为种子较小的药食兼用植物,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针对紫苏、薄荷、藿香这三种药食兼用类芽苗菜栽培技术缺乏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栽培基质配比、播种密度、温度和遮光处理对三种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旨在建立三种药食兼用类芽苗菜栽培技术体系,同时丰富特色
学位
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比例逐年上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同时粪污的大量产生与无法消纳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奶牛场粪污的来源除了粪便和尿液外,还与奶牛场大量清洁用水排放至粪污处理系统导致粪污总量大有关。因此,减少清洁用水量在降低粪污产生总量上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文献检索、调研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挤奶厅清洁用水情况和实验室模拟试验为理论基础,以大理实验站奶牛场试验为效果验证,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
学位
城市意象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是城市精神的重要表现,是居民对于所处空间的珍贵印象。文章阐述了地域文化与城市意象的含义,从道路、边界、节点、区域、标志物五个方面分析城市意象。从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推动地域文化振兴与传承地域文化精神方面进行分析,为城市意象在地域文化理念中的有效塑造提供方法和途径。使城市发展有物质传承、有文脉内涵。
期刊
番茄作为我国设施内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通常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农业从业劳动力的日益减少,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急需改变传统的生产栽培模式,探索新的栽培模式,以适应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传统的大棚生产栽培是南北延长、东西垄向、窄沟宽畦(相对株距大、垄距小),难以适应机械作业。因此,探讨适合机械化栽培的南北延长垄向、宽沟窄畦栽培技术参数,对于适应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