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涅水石刻馆单体造像佛衣样式探析——以第一、三、五、七展厅单体佛造像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y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于太行山中的沁县南涅水村,于1957年发掘出一大批以民间石刻为主的石刻造像,根据其确切纪年的题记记载,这批石刻造像所属历史时代最早为北魏永平元年(508年),最晚的为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
  南涅水石刻馆单体造像展厅中的“半披式”佛衣样式造像与云冈石窟造像不同,云冈石窟体现的是在统治者的监督下对佛像佛衣塑造的规范性,而在南涅水造像中的“半披式”佛衣样式中体现出的是工匠的变通。云冈石窟以及龙门石窟中千佛“垂领式”佛衣样式在展出的南涅水石刻造像中仅有两比丘立像。而“褒衣博带式”佛像的衣裙下摆也不像云冈那种形如张开羽翼的鸟的翅膀般张扬,其给人的感觉是含蓄之美。“敷搭双肩下垂式”与“钩钮式”佛衣样式衣纹浅刻,与龙门石窟的那种华丽的装饰相比,更多的是体现质朴的民俗气息,但缺失了龙门石窟衣纹的那种写实性与装饰性。
  整体来看,南涅水石刻馆中的单体造像展厅的造像多显示世俗化特征,是为中下层阶级人士所喜闻乐见的形象特征。佛像面容不像皇家石窟那种庄严雄伟之感,从南涅水石刻单体造像中还存在的佛头中可以看出其样貌多为朴实善良的常人面孔,加上其砂岩材质经过时间的打磨冲刷,更显佛像柔美之感及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凡精神,其半圆雕式的形制凸显了由高浮雕向圆雕不成熟的过渡转变。
  本文采用实地考察、佛像测绘、考古出土等材料,运用图像分析对比的方法,分析出南涅水石刻馆中的单体造像佛衣雕刻较之云冈、龙门石窟整体趋于轻薄,除“褒衣博带式”佛衣样式与龙门石窟中相同佛衣样式较为相似外,其余佛衣样式多是差异性大于相似性,以彰显出其对两大石窟的继承与创新。
  三大窖藏石刻之一的南涅水石刻自被发掘以来,就散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研究民间石刻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其他文献
玛雅·安吉罗是美国文学界最耀眼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七部自传体小说,其中《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1969)与《妈妈和我,我和妈妈》(2013)尤为突出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与建构主题。这两部自传作品以女性活动为中心,共同围绕玛雅、母亲薇薇安与祖母安妮的奋斗历程,突出黑人小女孩玛雅如何在母亲与祖母的熏陶与教育下,从幼时被迫接受美国种族隔离制度下的种种折磨,到最后成功建立种族自信,成长为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五次提到“一带一路”,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对外新闻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际传播途径。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视角研究这一倡议,但针对“一带一路”对外新闻的语言学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从“中国一带一路网”中选取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200篇英语新闻作为研究语料,运用Martin和White的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
学位
《水浒传》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它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历史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意义。这部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巅峰,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水浒传》被喻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书中大量的南北方言、粗俗语赋予了该小说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内涵,如山东方言“耍子”、“放屁辣骚”、“含鸟猢狲”,杭州方言“马泊六”、“雌儿”、“纳败
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1894——1962)是20世纪美国现代实验派的诗人,也是最具创新意识的诗人之一。卡明斯因怪诞的诗体而闻名于世,被冠以“语言魔术师”的称号。他的视觉诗堪称一绝,在创作方面独树一帜,形式上新颖奇特,尤其在排列、分行、单词、句法、标点以及大小写方面标新立异,创造出了一种十分自由的卡明斯式风格。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主要针对卡明斯诗歌中的排版方式、语法规则、词汇变异等方面进行了讨
《“水仙号”上的黑水手》(1897)是约瑟夫?康拉德的第一部海洋小说,也是他创作史上首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其独特的创新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本文试结合爱德华?赛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理论,分析研究康拉德在《“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中所体现的帝国观。  康拉德生活在帝国主义盛行的欧洲,海外殖民扩张是推进大英帝国建立的主要手段。航海生涯是康拉德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丰富的海
通过严复(1854-1921)于1903至1904年间批注的《法国革命》及相关史料,本研究考察和分析了托马斯?卡莱尔(ThomasCarlyle,1795-1881)与严复二者间的历史观的异同之处。  本研究发现,卡莱尔与严复二人对于法国革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有所区别。卡莱尔的浪漫主义英雄历史观兼具激进和保守,他认为历史是神圣天意(“DivineProvidence”)和过去对现在的预言(“P
本文尝试在生成语言学框架内从形态分布特征的角度研究英汉语频率副词的句法语义接口问题。引入Halle&Marantz(1993)、Marantz(1997)、Hale&Keyser(1993,1998,2002)、Harley&Noyer(1999)、Arad(2003)、Embick&Noyer(2007)等人的分布形态学理论(该理论将句法运算直插词库,深刻揭示了词项结构的句法性质)来解决英汉语频
学位
西方传统油画是指15-19世纪中叶的西方写实绘画,这种绘画以真实“再现”自然为目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模仿真实“视觉效果”,塑造出具有真实立体感的人物与环境。为此,出现了许多服务于“再现真实视觉效果”的绘画技术与方法,如透视法、明暗法、构图法、色彩法等。色彩法作为其中的手法之一,通过模仿真实视觉的“色彩”效果,为达到再现“真实”自然的目标在各种方法中显得尤为重要。自15世纪初期至19世纪,随着各流派
对向往精神自由的艺术家而言,二十世纪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理论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随之潜意识对艺术创作的作用也成为艺术心理学所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以原生艺术家让·杜布菲为研究对象,从潜意识与原生艺术理论开始阐述,探寻原生艺术与潜意识的联系。并根据杜布菲对原生艺术的定义,总结归纳原生艺术的特点,分析受潜意识驱动的原生艺术家创作时的迷醉状态以及原生艺术作品中独特的潜意识视角。再以杜布
学位
阿巴斯电影素以简洁的镜头运用与朴实的情节为人所知,但其作品中独特的时间观表现亦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在他的作品中,《生生长流》、《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樱桃的滋味》等影片其时间观表现尤为显著。这里所讨论的时间观并非电影剪辑层面上的镜头时间,亦非一种对象化的物理学理论时间,而是对时间经验内在感知的深层阐发,着重于主体的本源时间体验。《生生长流》这部影片正如其片名所言,它意味着一种生生不已的时间观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