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经验表明,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因此,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经济成长道路,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并且通过法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可持续性。例如,前些年我国颁布了《科学技术进步法》,该法明确规定,国家应逐步提高科技经费投入的总水平,财政用于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如此等等。 虽然大量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有助于维持社会科技活动的适当规模,但是,相比之下,加强科技支出管理,完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更为重要;否则,增加的资金投入未必一定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预期的效果。据此,各国政府科技主管部门,长期以来都在广泛研究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问题,并在以下认识上达成共识,即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是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改善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其对于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促进财政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现有相关科研成果基础上,采用国际比较、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方法,根据本国基本国情,就如何科学地评估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如何在我国建立适宜的评估体系等难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为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的科学决策服务,为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考核、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具有高度实用性的操作方法。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对文章选题、意义、基本思路、结构安排等进行简要说明。 第二章为相关理论综述,笔者对与本文议题有直接关系的四个方面的文献、资料(R&D基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及关于公共财政、科技研发、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进行了认真的梳理、评析,并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研究现状的进行了分析,这些工作为进一步研究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之重大问题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主要从财政科技投入定位、科技计划体系、政府科技管理体制、财政科技投入体制的角度,考察了财政科技投入的配置效率和资金管理状况。此外,本章还重点探讨了例选国家的研发投入和产出之间的一般关系,并通过国际比较研究,考察了我国在走创新型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形成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之初步、大体认识。 在第四章,笔者专门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估方法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国际比较基础上,简要阐释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和科学技术评估的主要方法。然后,分析了我国当前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现状、难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笔者试图提出改进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方法的对策。应该指出的是,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集中体现在本章的上述研究工作中。 根据第四章提出的对策,在第五章和第六章中,笔者使用两种方法分别对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状况进行了评估。第五章以财政科技投入带动社会科技投入的量化效果,作为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的依据,使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计算了全国、东部、中部、西部的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第六章则以财政科技投入相对效率作为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的依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2006-2008年我国31个省份,以及2006-2007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37个行业财政科技投入的平均绩效。在这两章中,笔者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为改进财政科技投入的配置效率提出积极的政策改进建议。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有三:第一,传统的那种基于目标导向的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评估方法,虽然对于规范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科技研发活动的复杂性,这种方法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真正反映财政科技投入是否有效。这是因为,从微观上看,受政府资助的项目会产生溢出效应,未受到政府资助的企业可能会削减该领域的科技投入。因此,笔者论证并提出了加强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宏观总量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意义。宏观研究可以综合考虑项目间的溢出效应,以及未受到政府资助的企业科技活动的策略性调整,并将其内部化。 第二,鉴于现有国内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研究大多是以项目、地区各行业或各城市为单位进行的,且存在输入和输出指标体系繁杂,经济含义不清晰的问题,本文从计算财政科技投入相对效率的思路出发,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建立更加合理的指标体系和选用适当的模型,计算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并以此作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依据。 第三,本文尝试从宏观层面计算财政科技投入带动社会科技投入的量化效果,提出关注财政科技投入带动社会科技投入的重要作用和目的,并且以此作为开展绩效评估的主张和方式、方法。 笔者的科研工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是个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而且受各种因素制约,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非长期坚持下去是难以克服的。因此而言,本文仍属于初步的、阶段性的、探索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