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因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上升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已经成为第三大癌症导致死亡的病因,同时也是发生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复发和癌细胞转移。然而,我国的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往往在肿瘤发生转移或并发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时才就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肿瘤转移成为除肿瘤发生之外又一个肿瘤发展病程中的重要节点,探究其病理机制将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长期以来被看作是癌细胞转移前首先发生的病理变化,是恶性肿瘤发生转移的最主要病理过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蜗牛家族转录抑制因子1(Snail family zinc finger1,SNAI1)已被报道可在多种癌细胞中诱导EMT的发生,但其在人类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述明确。本研究通过多个生物信息数据库综合分析SNAI1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在人体组织标本中对分析结果加以验证,旨在为提高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改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探寻新的生物标记物。
  方法:1.首先基于在线分析平台综合分析SNA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预后和突变情况;然后基于公共数据库下载的数据分析SNAI1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2.收集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标本,分析SNAI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预后价值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及CEA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1.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泛癌中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呈差异性表达,但相较于正常肠黏膜组织,仅SNAI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P<0.05)。预后分析还发现与SNAI1基因高表达组患者相比,低表达组患者的预后更好(P<0.05)。
  2.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NAI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比癌旁正常组织高(P<0.05)。此外,SNAI1基因的表达还与癌细胞是否发生转移以及患者的AJCC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患者的其余临床病理参数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均与SNAI1基因表达无显著相关性。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中分析发现SNAI1基因高表达可预测结直肠癌患不良的预后,进一步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亦发现相同结果(P<0.05),SNAI1是结直肠癌预后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3.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显示,SNAI1在结直肠癌中的突变频率仅为0.8%,其中,错义突变所占比例最高(53.21%),而框内缺失突变所占比例最低(0.92%)。
  4.基于HPA数据库在蛋白水平的分析发现,SNAI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且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5.与SNAI1基因共表达的基因功能分析结果显示,SNAI1主要参与了细胞间粘附、细胞外基质组成、细胞的焦点粘连、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互相作用等生物学过程。
  6.共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中与SNAI1基因共表达的前五位基因依次为:COL1A1、MMP2、BGN、LOX、PDGFRB。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总生存期还是无病生存期,五个共表达基因中仅BG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BGN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原发肿瘤大小均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远处转移等无显著相关性。
  7.免疫组化评分结果显示,SNAI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此外,SNAI1的表达还与患者的CEA水平显著相关(P<0.05)。SNAI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组。
  结论:1.SNAI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结直肠癌中异常高表达,且在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CEA水平升高的患者中其表达量增高。
  2.SNAI1高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SNAI1是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3.SNAI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突变频率低,表达较稳定,是理想的分子标志物。
  4.BGN基因与SNAI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呈正相关表达,且与癌细胞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同时靶向SNAI1和BGN可能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策略。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骨传导性,常采用HA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单纯HA支架的力学性能及成骨性能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更多选择生物陶瓷与HA复合制备复合支架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及骨修复能力。微血管能够提供氧气的极限范围在100-200μm,在骨缺损修复中当组织生长超过此范围时需新生血管来为其供给氧气及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产物。在骨组织工程中复合在
目的:通过新辅助化疗实现保乳手术,可以满足乳腺癌患者治疗疾病和追求生命质量的双重需求。但仍有部分新辅助化疗后符合保乳条件的患者选择行乳房切除术。因此,本研究分析新辅助化疗后符合保乳条件的乳腺癌患者选择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优化手术方式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病理学检查诊断为乳腺癌,并经新辅助化疗后符合保乳手术条件的
学位
目的:ERCC1、RRM1、TUBB3、TYMS、TOP2A基因已在多种肿瘤中被证明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敏感性)有关,然而它们在乳腺癌化疗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本研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CC1、RRM1、TUBB3、TYMS、TOP2A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对乳腺癌精准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4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资料,其中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辅助化疗
学位
目的:对于T1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保乳术(Breast-conserving therapy,BCT)和乳房切除术(Mastectomy,ME)是两种可行的手术方式,但这两种术式对此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尚少。并且先前的研究尚未进一步探索手术方式对不同淋巴结分期患者的预后作用。故本研究旨在评估保乳术和乳房切除术对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T
期刊
期刊
目的:自上世纪90年代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问世后,此项技术就一直是乳腺癌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较准确的评估患者腋窝淋巴结分期情况,使早期临床腋窝阴性乳腺癌患者免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明显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已成为早期临床腋窝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手术方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发展,现今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主要依靠核素法、蓝染法、荧光法等进行前哨淋巴结示
学位
目的: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对于化疗的敏感性,不同分子分型的癌细胞也不尽相同,其中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已经以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作为主要治疗方式,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对NAC的敏感性较激素受体阴性者差,出现无效化疗甚至疾病进展失去手术机会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对于局部晚期激
学位
目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是普外科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此时局部肠管水肿、扩张明显,全身情况欠佳。倘若在肠梗阻情况下紧急外科手术死亡率较高,如果第一步急诊行造瘘缓解肠梗阻,第二步再择期行肿瘤组织切除,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概率仍然较高,故需要选择较好的术前治疗策略,改善患者全身状态,转变紧急手术为择期手术,尽量转开放手术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的根治手术,以有效保障手术的安全。近年来,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开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