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颗粒对帕金森病早期(脾虚痰浊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自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符合标准的帕金森病早期患者66例(病例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利用SPSS21.0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升阳益胃颗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颗粒对帕金森病早期(脾虚痰浊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自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符合标准的帕金森病早期患者66例(病例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利用SPSS21.0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升阳益胃颗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TCM)评分、改良的Hoehn-Yahr(H-Y)分期、新版MDS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MDS-UPDRSⅠ&Ⅱ&Ⅲ)评分、PD生存质量量表(PDQ-39)评分的变化及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的改变,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1)最终依照方案完成试验者共63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研究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2)治疗前后两组H-Y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TCM评分、MDS-UPDRS评分、PDQ-39评分及血清Hcy、血UA水平的疗效评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MDS-UPDRSⅠⅡ部分改善较MDS-UPDRSⅢ明显。(3)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4.2%),差异显著(P<0.01)。
结论:升阳益胃颗粒联合西医基础治疗PD早期脾虚痰浊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非运动症状,并改善患者血清Hcy、UA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头风宁汤治疗风痰上扰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偏头痛以“风”、“痰”为主要致病因素,内在多有血虚不足为根本的发病机理,并提出相应治疗原则及方药,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的思路及有效的临床证据。 方法:筛选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头风宁汤200mL,每日2次,每日一剂。对照组予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口服,每晚1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
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导师经验,观察温肝化痰通络法治疗肝阳不足,痰瘀滞络证型的中风病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加温肝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加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时分别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ADL评分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探讨健脾消渴方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自噬的影响。 方法:一.临床观察: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证属湿热困脾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同时加用健脾消渴方,两组治疗8周。观察各组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脂四项(TC、TG、LDL-C、HDL
目的:在中医理论温通先天与后天之气、治病求本指导下,运用黄芪建中汤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合理诠释以治病求本为指导思想运用经方合方治疗疾病的科学内涵。 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病房及导师门诊患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的患者,将选定的60例病例随机分组,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西药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合四逆汤加减
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不寐患者的中医证型、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对不寐的辨证和预防提供思路;并分析导师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为中医治疗不寐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导师李春红主任门诊的不寐患者193例,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中医证型、中医体质、中药处方录入Excel表格。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将患者的中药处方运用SPSS Mo
目的:观察双心解郁方治疗伴随焦虑抑郁状态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双心疾病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本研究选择60例伴随焦虑抑郁状态的心衰患者,其证型为心肾阳虚证,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为西医基础治疗加用双心解郁方,对照组为西医基础治疗加用黛力新。两组疗程均为4周。及时记录治疗前后的心衰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GAD-7、PHQ-9、SSS、血浆NT-proBNP、L
目的:探讨健脾化浊饮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浊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治疗NASH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脾虚浊阻型NAS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脾化浊饮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体质指数(BMI)、血清肝酶、血脂、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
目的:观察芪莲合剂治疗肺脾气虚型IIIB或IV期非小细胞肺癌(No-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相关因子的影响;利用体外细胞实验,探究芪莲合剂中主要作用成分之一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IV)对人A549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黄芪甲苷推向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
目的:本课题着重论述了肾虚血瘀型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选用益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卒中后抑郁,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益肾活血汤在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为治疗肾虚血瘀型卒中后抑郁提供客观依据及其新的诊疗思路。 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66例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益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观察及评估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
目的:观察枳壳煮散对治疗冠心病(气滞血瘀证)合并A型行为的疗效,从而为中医药矫治冠心病合并A型行为找到突破口,进一步继承并发展中医中药。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合并A型行为的患者60例,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两组,各组30例。治疗组给予西药配合枳壳煮散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西药配合安慰剂治疗,疗程共计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绪状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改变情况。 结果:1.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