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小说《K》中的身体叙事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nikaixi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新一轮的“身体”理论为契机,在多元开放的身体研究视野中始终强调将人文关怀和批判态度作为身体与文学的起点,从而探讨身体与个体写作,以及身体在文学写作中的尺度。在众多作家中,虹影的经历和创作是身体与文学交集的突出代表。在《饥饿的女儿》里,其身体叙事将身体与灵魂,个人与公众完美结合;而《K》是一本颇受争议的小说,在作品内部作者试图处理好跨文化和性的纠葛。而作品外部,其被控侵权,在东西方都引起广泛关注,并一度成为禁书。正是这么多视点,使《K》成为对小说艺术性和身体性,尤其是身体在进入文学写作时可能具有的先锋作用和缺陷的最好考察。全文共分四个部分:1、“写作”成为生命的呈现。身体哲学自古就有,20世纪70年代的身体研究肇始于西方,与对“现代性”的反思相联。本章强调了身体研究和文学对人,特别是对个体存在的关怀,提倡“个体写作”,反对将身体中的性、欲望等泛化在文学实践中,成为消费社会中的商品。2、从《饥饿的女儿》到《K》的叙事关联。揭示虹影就是“饥饿的女儿”。她特殊的经历证明她可以有足够的体验进行个体性文学书写。身体叙事是将个人书写的随意与小说的艺术技巧结合的方式,《饥饿的女儿》体现了这种书写原则,成为身体与灵魂;从个体走向公众最好的范例。3、“布鲁姆斯勃里”—性—中国模式。这章的标题显示了将性作为中介和书写场域的诸多联想:是性还是非性,是肉体欲望还是文化、灵魂的超越;是个人的体验还是迎合市场的机巧,这一章将打开这种思考。4、“布鲁姆斯勃里”—文化—中国。用比较形象学中的“他者”与“自我”揭示《K》的文化逻辑,解释小说主人公之死。从以法律形式“禁书”来窥视《K》创作背后的深层问题。
其他文献
上海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卓越的全球城市、全球文明城市,必须注重市民的修身行动,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积极开展市民修身行动,形
为解决配电网控制分散、控制元件可调范围小等问题,将潮流路由器(Power Flow Router,PFR)应用于配电网。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的含潮流路由器的改进支路潮流模型,并基于此
目前,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在课程教学上普遍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师范性;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空泛,缺少与基础教育有效衔接的针对性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以地方高
从20世纪90年代初“底层”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很多学者对其术语的有效性进行了诸多阐释和批评,然而却始终显得模糊、含混、暧昧,甚至歧义丛生。本文首先从“底层”概念的论争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工业4.0时代社会对工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向未来,分析工业4.0的内涵,依据工业4.0的具体内容要求,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全面培养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轮轰轰烈烈的文学经典的改写、重拍热。这次对经典的重塑行为大都是在其母本基础上通过增添新元素如爱情元素、现代元素等手段,对经典原著
近些年来,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迅速,显著拓展了监测领域和监测范围。为了推动环境监测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证,就需要科学开展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红楼梦》中的十二钗是全书的主要人物,十二官则是一个在书中地位较低的女性团体。十二官的人物形像虽然较为单薄,却具有十二钗人物的影子。从名字与脚色的寓意、人物形像上
明嘉靖钱塘人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部小说话本总集。本名《六十家小说》,共收录宋、元、明三朝小说话本旧作六十篇。由于洪氏编刊之时并未作过多修
自从《喜福会》(1989)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谭恩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之后谭恩美又相继出版了《灶神之妻》(1991),《百种神秘感觉》(1995),《接骨师之女》(2001)和《救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