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和科研任务,高校发展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急剧膨胀使高校无论是在办学规模、组织模式或者环境条件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众多高校面临改建、扩建、新建等问题。高校校园的发展规模、发展形式、发展速度,都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但由于高校环境景观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高校校园环境景观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高校校园建设的实践需要,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的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本研究通过对南宁市环城高速路以内的高校校园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南宁市高校校园环境景观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校环境景观评价体系,以评价因子为基础设置调查问卷,对在样本院校中学习生活的各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实地调查和分析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得出南宁市高校的环境景观现状如下:
(1)南宁市高校校园内较多地使用乡土树种,长势良好。建筑、运动场周围和道路两旁都列植树形高大的乔木。绿地内的乔木多为拟自然的点状散植。灌木多修剪整齐,采用规则式的种植方式。乔木与灌木搭配形式比较单一,竖向层次变化少。
(2)在有自然水体的校园内,水域周围环境建设滞后。水体采用硬质驳岸,滨水空间变化较少,亲水性差,亲水设施形式单一。
(3)南宁市高校的标志性建筑风格迥异,标志性建筑周围环境景观形态是多样和精致的。非标志性建筑通常比较素雅,造型简单。
(4)南宁市高校校园内的小品能有效改善景观效果。校训标识、主题雕塑、名人塑像等观赏性小品集中分布在标志性建筑周围、学校入口区等区域,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功能性小品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但个性特点不鲜明。
(5)南宁市高校校园的公共休闲空间分布比较合理,但公共休闲区内部的环境已逐渐无法适应师生日益丰富的活动需求。休息设施和活动设施基本满足需要。园路能正常承担游赏时的通行功能,但园路自身的美化仍然欠缺。
(6)校园广场主要分布在校园内,入口广场并不多见。广场的景观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种植树冠巨大的乔木为广场遮荫,广场上以硬质铺装为主。另一种是广场中心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周围规则地种植低矮灌木于花池内作为绿化点缀。第二种形式的广场更为多见。
以南宁市高校的环境景观现状为依据,提出如下改进优化建议:
(1)增加交流、休憩空间,提高校园人性化水平。针对不同公共空承担的功能,考虑人在空间中活动时对空间的要求,以舒适的游憩感受延长人在公共活动空间的驻留时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共活动空间的作用。
(2)丰富植物景观变化。应加强植物的种类变化、层次变化、空间变化、季相变化、色彩变化、垂直绿化等。
(3)增加文化元素,构建个性校园。加强文化元素的细节表现,丰富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性。
(4)重视水域环境建设。需要从驳岸建设、亲水设施建设、改善水质等三方面提升水域周边环境的景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