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级配变异性分析与控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复杂,施工质量问题将会影响路面服役性能。级配作为混合料施工控制的重要指标,级配变异可能导致路面混合料实际级配与设计级配出现偏差,对混合料路用性能与使用寿命产生一定影响。为保证施工质量,本文对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级配的变异分析与控制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基于熵权法与灰度关联理论,确定了七种不同类型混合料(AC-13、AC-16、AC-20、SMA-13、SUP-13、SUP-20 与 SUP-25)高温、低温、水稳定性能对综合路用性能的影响权重,利用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筛孔通过率变化对路用性能的影响程度,确定各类型混合料的控制筛孔,结果表明4.75mm与0.075mm筛孔对所有混合料类型路用性能均有显著影响;2.36mm筛孔通过率对AC-13与SUP-13路用性能影响显著;大于 9.5mm 粒径颗粒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关系密切,在现有施工对大粒径关注度较低的前提下,应对大筛孔通过率进行严格控制。
  其次,对集料波动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级配变异性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集料作为混合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率波动性不可避免,当粒径规格跨度较大时,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程度更为显著;引入波动指数对其波动性进行评价。同时基于工程项目对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级配变异性进行分析,发现在当前施工条件下拌和过程对混合料级配影响小,运输过程中级配变异性最大,摊铺过程对离析混合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沥青混合料施工中级配变化复杂,后续施工工序不仅可能使级配变异不断增强,亦可能对前期的级配变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级配变异影响因素发现级配变异受到道路等级、混合料类型、最大公称粒径、运输路况与运输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施工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公称最大粒径大、道路等级低、运输路况差、运输时间长的混合料级配发生变异的可能性高。
  再次,基于生产配合比与级配允许控制范围,提出了冷集料通过率允许波动范围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集料通过率允许波动范围较广。利用P-P图和K-S检验法对正常施工条件下级配概率分布进行研究,发现施工过程中各筛孔的通过率呈现正态分布规律。基于施工数据验证了现有施工水平与现行规范级配允许偏差范围的匹配性,通过级配分布规律对混合料施工过程级配允许偏差范围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基于当前施工水平的高等级公路施工过程级配允许偏差范围。
  最后,对基于图像分块处理的级配监控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单阈值处理效果对比发现该方法对集料颗粒的识别精度可提高约10%,可一定程度缓解自然光线条件下集料颗粒图像识别精度不足问题。通过对SPC控制图中均值-极差控制图进行修正,以修正均值控制图为基础建立了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级配动态控制方法,提出对级配变异敏感过程中控制筛孔进行动态分析的要求以保证施工过程稳定。
其他文献
大型活动交通运行保障的高要求对应急资源布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大型活动交通运行的应急资源布局研究相对较少。论文基于大型活动的交通特征,研究了面向大型活动交通运行的应急资源布局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总结了大型活动交通运行应急资源布局的特殊性。论文基于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及大型活动基本概念,分析了大型活动期间交通需求、交通流和交通运行应急保障的特征,对大型活动交通突发事件进行了分类分
学位
我国目前正处于机动化和城市化的阶段,小汽车出行比例居高不下,由此滋生了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由于城市扩张,人口逐渐向城市外围迁移,导致了职住分类现象的加剧。轨道交通作为“走廊式”的交通工具,无法实现“门到门”的服务,需要其他方式换乘作为它的延伸。而停车换乘(Park and Ride, P+R)是解决该问题,引导小汽车流量向轨道交通线网转移的有效手段。但是,国内停车换乘设施规划未得到足够
学位
排水沥青路面是一种大空隙率的多孔沥青路面,其内部发达的连通孔隙可将雨天降水及时下渗至路面内部并侧向排出,减小路表水膜厚度,避免行驶车辆发生水漂、产生水雾,极大提升雨天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国内关于排水沥青路面的研究与应用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尝试阶段,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机理尚不明确、设计多依赖于经验,导致实际应用中路用性能与排水功能无法得到兼顾、耐久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从级配骨架、连通孔隙、沥青裹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城市居民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对城市交通系统的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此,作为智能交通管理领域核心研究课题的网络交通协调控制受到了愈发广泛的关注。该课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交通信号控制,其目标是通过接收并分析目标区域内传感器采集的各种交通运行状态数据,考虑交叉口之间相互的交通流影响,然后对交通控制参数(如信号周期、相位差、相序以及
现阶段道路客、货运发展方向为大运量、高速度,并且随着道路建造技术发展,道路桥隧比提高,道路外部环境愈发复杂。风作为不可见因素会对行车产生影响,尤其在高速公路隧道口处,自然风与汽车外流受迫运动,风场对车辆的影响将更加显著。本文结合实际环境建立计算模型进行空气动力仿真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并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进行行车安全性评价,提出了改善对策,为高速公路建、管、养提供参考。  首先对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场
学位
通勤交通是城市交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增长与城市的扩张带动了通勤需求的增加,小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然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服务完善速度已经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小汽车通勤需求,从而导致了包括交通拥堵、交通事故、能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交通需求管理,使人们主动放弃高耗能、高污染的小汽车,转向低耗能、占地少的公共交通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轨道交通
学位
交通需求增加造成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拥堵常态化,合流区作为拥堵的源发区域,成为制约道路通行效率的瓶颈路段。为响应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建精细化交通管控技术系统,可以有效优化既有设施的运输能力,缓解拥堵问题。可变限速控制和入口匝道控制是合流区常用的管控技术,为合理平衡主线和匝道通行权,研究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合流区可变限速与匝道协调控制方法,可为高速公路交通控制方案的制定和管控技术系统的建
学位
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是路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养护方案决策、养护资金优化等的前提。路面使用性能的预测,有利于分析路面性能劣化的规律,有利于精确确定养护方案,有利于合理进行养护资金的投入与优化,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适用于山西省高速公路网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  首先,对山西省交通控股所辖高速公路网基础数据及路面使用性能、交通量等历史数据进行了收集,并对路网进行路元拆分
学位
近年来,反射裂缝成为国省干线公路路面的一种主要破坏方式。反射裂缝是指半刚性基层在温度及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过大拉应力后形成裂缝,并贯穿到路表的横向裂缝,其不但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严重时也可引起整个系统的失效。为此,本文对反射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今后的路面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首先,考虑半刚性基层这种路面结构,对国内干线公路的反射裂缝状况进行了文献调研,并以“4cmAC-13上面层+6cmA
学位
近年来我国公路里程大幅增长,公路的无损检测与养护管理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基于路面图像的路面裂缝类病害的快速识别与提取对路面检测与养护有很大研究价值。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与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路面图像中的裂缝区域识别与提取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使用了YOLO v3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全车道宽度的高精度路面图像进行了快速裂缝识别。YOLO v3神经网络模型使用了包含53个卷积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