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小区多用户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sz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新兴业务和无线设备数目的激增,人们对无线数据流量特别是室内数据流量的需求飞速增长。而传统射频频谱资源紧缺的问题正不断凸显,已无法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近年来,以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为代表的新型照明技术正在不断普及,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技术为满足室内高速通信需求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然而,由于室内用户设备的日益增长,现有点对点的可见光通信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室内多用户的高速通信需求。室内可见光通信有传输距离短的特点,这使得光小区的划分尤为重要,同时光小区的划分还能使空间资源得到重用,提升系统整体的通信速率。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作为5G的关键技术成为研究热点,这两种技术可以在光小区中通过频谱资源的空间复用来提升系统频谱效率。本文主要围绕MIMO技术和NOMA技术对室内多小区多用户可见光通信系统展开研究。对MIMO-VLC系统中的一种有效的紧凑型基于孔的角度分集接收机,在不改变原接收机尺寸的情况下,通过在接收机中间增加一个不带孔的接收单元来增加一路较大的信道增益,增强了接收机对垂直向下方向入射光的接收能力。将改进的基于孔的角度分集接收机应用于多小区多用户MIMO-VLC系统,为了解决多个用户距离较近可能导致整体MIMO信道矩阵不满秩的问题,考虑了一种基于最大最小奇异值(Maximum Minimum Singular Value,MMSV)准则的光电探测器选择(Photodetector Selection,PDS)方法。针对如何消除小区间干扰的问题,首先通过LED的倾斜对干扰区进行了优化,然后讨论了两种多小区实现方案:第一种是动态小区划分,第二种是PDS消除小区间干扰。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案都能成功消除小区间干扰的影响。研究了 NOMA VLC系统中的一种交叉用户分组和配对策略,并从系统覆盖概率和遍历性和速率的角度分析了该方案相对OMA方案的优势。将这种交叉用户分组和配对策略应用到多小区联合传输系统中,为了避免小区中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域之间的干扰,考虑了两种子载波分配方案:一种是基于面积的子载波分配,另一种是基于用户的子载波分配。通过仿真分析了两种方案的性能,并与一种频率复用系数为2的NOMA多小区方案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用户的子载波分配方案性能最优,基于面积的子载波分配方案在用户数较大时优于频率复用系数为2的NOMA方案。
其他文献
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作为一种综合了多种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在国内外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兴趣,也逐渐在工业、农业、军事、环境监测
目前航站楼中人流量大、工作人员工作负担重,导致每位旅客无法获得及时的服务和旅客发生冲突前不能及时发现并规避风险。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情感识
级联功率变换器凭借调压能力强的优势,近年来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级联结构的控制复杂,传统的效率优化方法很难适用该类变换器的高频应用。遗传算
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DE)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算法,凭借着原理简单,运行参数少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解决各类优化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将差分进化算法应用到
随着太赫兹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与之相关应用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由于太赫兹器件的不完善制约了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因此对于太赫兹器件的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更宽的频带、
太赫兹波作为最后被人类研究的电磁波频段,早年间受制于太赫兹源和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太赫兹的应用方向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目前,太赫兹波频段展示出的广大应用前景已经涵盖
在当前可用频谱资源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为应对“大-智-移-云”时代对联网和数据流量需求的爆炸宽式增长,通过在通信物理层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来实现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成为数字
随着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增长,人们接触到的网络信息越来越多。人们在享受着丰富互联网资源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免不了受到各种谣言和负面信息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校中,因
索赔准备金是保险公司的一项重要负债,正确合理地计提索赔准备金是一个保险公司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一方面,索赔准备金计提的是否合理能真实反映出保险公司的经
这项调查的目的是研究中国与哥伦比亚之间国际合资企业的发展。最初的初步结果向我指出了三家符合国际合资企业标准的公司,但随着更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很明显我对这个问题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