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秸秆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在我国储量丰富,发展和利用秸秆生物质成型燃料不仅可以避免农作物就地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替代燃煤在工业供热和民用采暖等发挥重要作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在我国储量丰富,发展和利用秸秆生物质成型燃料不仅可以避免农作物就地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替代燃煤在工业供热和民用采暖等发挥重要作用。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木质素,在高温下软化而起到粘结作用促进原料成型。关于生物质致密成型过程中温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成型燃料块的宏观分析,但是无法模拟进料初期原料没成型前的松散状态。本文离散元为主要研究方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研究了单个秸秆颗粒进料到压缩期间的接触行为以及模具对颗粒的传热行为,以及最后秸秆燃料块挤压出料过程的应力应变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引入颗粒材料的接触力学和热学模型,建立颗粒系统的粘弹塑性本构方程,根据颗粒力学的基础知识,分析颗粒与颗粒之间和颗粒与模具之间的接触和传热关系,使用Verlet方法对传热过程秸秆颗粒间的接触力和模具间的接触力进行迭代计算。其次,使用C++语言编写加热线圈对成型模具的传热程序,用EDEM离散元软件对热压成型进料和压缩过程进行了建模仿真。搭建单柱塞生物质成型试验台,采用成型套筒加热的方式,对所建立的离散元颗粒模型进行验证。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各因素对秸秆热压成型工艺显著性影响。成型块密度的主次影响因素依次为原料含水率、电机频率和加热温度。最高温度的主次影响因素依次为加热温度、电机频率和原料含水率。最后,使用ANSYS进行挤压出模阶段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温度场变化规律以及应力应变的变化趋势。根据实验和仿真结果分析了秸秆粉料压缩成型过程中存在三个阶段:流体塑性阶段、粘弹性阶段以及粘塑性阶段,建立了对应三个阶段的三种力学数学模型和整个过程的温度场模型,并根据这三个力学模型和一个温度场模型,以时间作为中间变量,从而构建出三组热力耦合模型,通过残差分析,确定仿真模型的准确度,同时可以预测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森林土壤养分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中能够直接或经转化后被植物根系吸收的矿质营养成分,是森林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森林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有机质(Soil org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互联网络的处理器以及某些处理器之间的连线发生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关于互联网络的稳定性成为目前研究关注的热点.因
东北黑土区农田春季土壤昼融夜冻与大风天气重合,从而导致土壤冻融作用对农田风蚀有重要影响,而当前土壤冻融作用对黑土区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基于室内
含蜡原油在其凝点温度附近及以下流动性较差,且具有复杂的流变特性。已有研究表明,对液态原油加载高压电场可显著降低含蜡原油在低于析蜡点温度、高于凝点温度时的黏度,但电场作用对含蜡原油结构特性(黏弹行为、屈服行为和触变行为)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电流变原理,借助自行设计搭建的直流高压电场动态处理装置,研究了电场处理温度(介于油样的凝点和析蜡点之间)和电场处理场强(0-0.8 kV/mm)对含蜡原油结
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Entomophthorales)是虫霉目真菌中最具代表性的蚜科专化性病原真菌,通过主动弹射孢子来侵染蚜虫,从而控制蚜害发生。有研究发现蓝光能显著提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健脾除胀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虚气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中医治疗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提供依据。研究方法
与国外大型储罐防火间距与消防配备标准相比,我国大型储罐的防火间距设定标准抵抗罐区火灾的风险较小。大型储罐一旦发生全表面火灾事故,极有可能引发沸溢事故,从而造成群罐火灾甚至整个油库的毁灭。为了控制油罐火灾对相邻储罐的热辐射损伤,防止灾害的进一步蔓延,制定合理有效的防火间距是很有必要的。借鉴世界各国对大型储罐防火间距的设定标准,采用火灾热辐射Mudan模型与火灾动力学软件FDS相结合,对储罐间距为0.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热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如何改善城市热环境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使用最多的类型,其绿化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居住的环境质量,
在网络文化的快餐时代,数据资源呈现爆炸式增长,给人们带来信息过载的困扰,且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人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精力浏览所有文本信息,往往希望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通过阅读文本,人们可以快速掌握文章主旨,判定文章的需要性,且不会被文章标题党所蒙骗,有效缓解信息过载引发的时间精力问题。文本自动摘要的主旨是将文本或文本集合转化为包含关键信息的简短摘要,按摘要的类别进行划分
神东矿区是我国典型的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矿区,矿区开发早期,多采用传统的房柱式开采,形成了大量柱式采空区。由于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开采时常因上覆采空区内煤柱突然失稳,对下煤层开采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以南梁煤矿间隔式采空区下301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理论分析、物理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间隔式采空区集中载荷对近距离煤层开采时顶板破断过程中动载的形成以及动压防治技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