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其司法实现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irl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开事司法政策。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中国调整刑事政策的重要依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刑事法领域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目标的积极回应。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总结以往刑事政策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运而生,体现了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新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思路和对刑事政策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完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质,是对刑事犯罪实行理性的区别对待,既要有力惩罚犯罪,维护法治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理性反应,不仅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也有助于促进民主法治,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因而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我国当前应对犯罪的基本策略思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政策的确立必将引起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一系列变革,而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也必须对这一政策予以回应、体现和贯彻。然而,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衡量我国现行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等各方面,应认识到该政策在其实施过程中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拟在理论论证、揭示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应对之策。   和谐社会理论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法领域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中国刑事法治发展的方向。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确保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刑事法治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国刑事政策演进与发展的本土性,决定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一个主要为中国刑事法学界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自被提出和确立以来,刑事法学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展开了广泛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政策的贯彻实施也受到刑事法律实务界的响应并付诸探索。但是,理论研究总体进程上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简单化倾向,突出表现为大多集中在政策调整、政策定位、政策内涵、政策实施某一方面的个别研究,存在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简单理解为立法的完善或者司法的贯彻问题,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演进、社会基础、内在涵义、价值追求、现实障碍、实现机理等一系列重要而关键的问题未予足够的重视,缺乏深入、系统、整体的研究和把握。特别是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执行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极为贫乏,停留在对国内刑事立法和制度的批评以及对西方现有制度的移植和引进,尚不足以形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刑事立法、司法机关的贯彻多表现为倡导性的号召和要求,具体有价值的、可操作性的实质性措施明显不足。   作者基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利用长期从事刑事司法审判工作的实务积累和对相关具体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实证研究,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司法国情出发,着重围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实现,提出在司法审判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总体要求、宏观指导、具体应用,为建构科学有效的政策实施机制提出建设性思路。
其他文献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20世纪初就在欧美等国出现。劳务派遣指的是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订立劳动合同,在征求派遣劳工同意后,将其派往要派机构,使其在要派机构指挥监督
(本刊讯记者李直)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领导黄丹华、王瑞祥等同志相继作出批示,高度评价《企业文明》成为会刊4年来的工作:2008年12月18日,中央企业党建政
本文对货币霸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构建了分析货币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模型。本模型把货币霸权分为流通霸权和价值霸权两个方面,从而确立了货币霸权分析的核心点,使对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农业是
期刊
对小学阶段的儿童进行心理教育,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成人化的形式进行,而要从注重人与人之间心灵层面的交流与沟通,注重儿童的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据《瞭望东方周刊》第52期报道,近日,湖南常德电视调频转播台,成为常德查处“集体腐败”的首位“斩首示众者”。“责成对违纪单位党支部进行改组,支部全部成员自然免职。”当
期刊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0%,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否健全关系到绝大多数国民能否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核心指标。医疗保障是农民社会保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劳动合同当事人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现象屡见不鲜,违约金争议已成为当今劳动争议中最常见、最敏感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基于此,研究我国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