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权力与台湾高山族教育 ——以台东地区日据以来的教育实践为例

来源 :张雪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高山族自有其传统教育文化,历经荷据时期、明郑统治时期、清领时期、日据时期以及光复后等不同的历史时期,高山族教育也随着统治政权的更迭而发生变迁。在各个历史阶段,高山族教育的性质、内容、范围及成效有所不同。本研究聚焦于日据以来高山族教育的发展历程,依据权力的更迭及社会的变迁,从日据时期、光复初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三个历史阶段展开论述。在研究策略上,利用历时与共时、宏观与微观、主位与客位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人类学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所能发现的文献资料。研究发现,首先,高山族传统教育是建立在高山族传统“知识观”基础上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是高山族适应其生态环境,在与周边族群社会互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整套教养体系。其次,日据时期,日本殖民者以日本语作为媒介,透过文字及书写权力的操控,将带有殖民强权的同化教育施加于高山族。这种知识霸权不仅渗透进高山族的学校教育之中,也通过社会教育对整个高山族施以更严密的监控及规训。这种文化殖民的行径逐渐瓦解了高山族的传统文化内核,也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重新形塑了高山族的“知识观”。再次,光复初期,台湾国民党政府为了迅速摆脱日本殖民阴影,在高山族中强制推行全面“汉化”的社会改造运动。高山族传统“知识观”不被认同,其教育也在“山地平地化”的方针指导下被迫“去特殊化”。由此,高山族教育呈现混沌的局面,一方面,难以适应快速“汉化”的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其文化在台湾社会居于弱势地位,话语权的丧失致使其受教育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最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山族教育进入多元发展时期。就外部环境而言,随着权力的更迭及时代的变迁,高山族教育获得更多的关注,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其应有的地位。就族群内部而言,随着其族群意识觉醒,高山族开始努力追求教育权利,并在社会主导力的推动下,实现自我的赋权及增能,促使其教育逐渐向主体性靠拢。高山族教育“从废墟到重建”的过程,也是其传统“知识观”得以重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山族教育一方面要应对现代社会文化适应性发展的问题,一方面又要修补前两个历史时期残存的教育负面影响。今日高山族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认为是高山族语言及文字权力之丧失,所带来的传统“知识观”的衰落。研究还表明,日据以来的台湾高山族教育是知识与权力交互作用的体现。一方面,权力造就了知识,形成全新的“知识观”,它改变了高山族的认知结构,并形成了全新的教育形式及内容;另一方面,知识促使权力发生作用,高山族的“知识观”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话语权,直接影响着高山族教育的发展。高山族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端视于在知识与权力二者的交互关系中,民族自决和文化自觉的语境下,探讨高山族自身的话语权及能动性。
其他文献
5G基站海量建设、密集组网使通信系统用电量巨大,碳排放量激增,在“双碳”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5G低碳绿色建网势在必行。但是大量分布式能源部署将影响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为基站运营商增加大量建设成本。5G基站的备电储能具有大量闲置空间,可作为分布式储能电站稳定光伏出力,提升基站运营商经济效益。本文建立了一种5G基站微网架构,就多主体参与投资运营的5G基站微网光储系统容量优化配置进行研究和探讨。
学位
海水提铀是保障核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前途的策略之一。核心问题是开发高性能吸附剂,以便高效和选择性地从海水中回收铀。由无机金属节点和有机配体构建而成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种新型的高结晶多孔材料,具有拓扑结构的多样性和可调节性、较大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吸附与分离领域。对原始MOFs进行改性是实现铀高效吸附的重要手段。其中,缺陷工程是MOFs改性的重要策略,可增加MOF
学位
随着小型分布式电源和需求侧柔性负荷的发展,配电网的电力供给特点逐渐从“完全受端”电网向“局部区域的源荷互动型”电网演变。在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和储能等资源能够被高效利用,并主动管理参与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经济运行。但由于分布式风、光发电和柔性负荷的特点复杂且数量多,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难度也相比传统配电网复杂。因此,对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当下的研究热点。需求响应技术在主动
学位
化石能源日益紧缺及生态环境恶化使得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全球热点。随着高比例风电接入电力系统,风电不确定性、间歇性的特点将影响电网频率的稳定性,增加电网调频需求。因此开展有关风电参与电网提供调频服务的研究愈发重要。现阶段让风电自身提供一定的调频容量是其参与电网调频的方法之一,因此建立合适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确定风电场参与电力市场的最优投标计划,将有利于减轻电力系统调频压力,提升风电场收益,从而促进风
学位
主动配电网是涵盖了自动控制、智能采集等多种先进技术的智能化配电网。负荷数据是主动配电网运行中极为重要的基础数据,有效的负荷数据分析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主动配电网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以及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水平。而主动配电网数据采集过程中会产生异常负荷数据,异常负荷数据的产生会危及主动配电网乃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限定的成本与时间范围内实现智能辨识和修正主动配电网中的异常负荷数据变得非常关键。针
学位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要求下,新一轮的能源革命逐渐兴起,能源系统面临着向低碳、高效、节能转型的压力。风力发电凭借其清洁、可再生、成本低等优势,有望缓解能源利用同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主流发电方式。然而,随着风电并入电网的比例增高,电压不平衡问题也日益严重。与传统电网不同,风电汇集地区的电压不平衡与风电场空间分布、风电出力等有强相关性,因此明晰源、网侧因素交互耦合机理,探究主导因素对
学位
发电厂排放物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污染源。由于传统发电厂消耗大量化石燃料的同时产生大量污染,因此采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是必要的。但是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RES)接入弱电网中,会威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大量使用基于逆变器的电力电子设备,在转动惯量不存在或很小的情况下,系统阻尼特性和维持频率支撑等稳定性考虑更具挑战性。惯性不足对电网的稳定性构成了许多威胁,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频率不稳定。
学位
尾流效应是影响风电场发电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风电场尾流优化控制通过协调优化各风电机组的偏航角来控制尾流区,提高下游风电机组的功率,是提高风电场的发电量、降低风电机组疲劳载荷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有研究主要考虑稳定风速和风向下的风电场尾流偏转控制,未能考虑风况波动性的影响,降低了实际优化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围绕基于风过程的风电场尾流优化控制方法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风电场尾流偏转控制
学位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在可再生能源和电能替代发展战略下,分布式能源、需求响应、电动汽车等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规划成为电力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通过聚合控制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DER)和需求侧资源协调调度参与电力市场,实现电力系统的最优能源管理和决策,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稳
学位
气候变化是能源从化石燃料能源向可再生清洁能源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使用增长最快的是电力。然而,风能的波动和间歇性质需要通过可靠的储能来预测。因此,大量风力发电的储能将显着增加。最引人注目的能量存储之一是氢。本研究提出了风氢耦合系统控制策略,以考察其充分性.控制策略调节风力涡轮机产生的电能以满足家用负荷需求,并提供电解槽生产氢气作为储能。利用燃料电池可以将氢气中储存的能量重新转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