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释义模式下的汉英词典“动宾动宾”四字成语微观结构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热”的袭来吸引人们对于成语的广泛关注,学界对于成语的研究也显著增多,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成语的语义和修辞等方面。微观结构作为词典的核心,包括释义、例证、语用、语法信息等各项重要组成成分,其表征的准确性与恰当性关系到整个词典的编撰质量,更关系到词典使用者的习得和产出。本文选取极具文化特征和文化底蕴的“动宾动宾”四字成语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通过等距抽样的方式在《中华成语词典》中抽取60个含有“动宾动宾”结构的四字成语。抽取并分析抽样词在三本主流汉英词典:《新世纪汉英多功能词典》(第1版);《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第2版)和《汉英词典》(第三版)中的微观结构的表征。通过描述分析和组间对比,本研究发现,这三本汉英词典中微观结构的表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很大数量的成语未呈现出完整的释义,其中大约有10%的成语缺乏字面义,30%的成语缺乏比喻义;译义过程中部分成语的语序错乱且结构杂乱无章,没有顺应用户的认知特征。三本词典中有70%的成语缺乏句子例证,60%的成语缺乏短语例证。此外,就句子例证或短语例证而言,部分成语出现例证不准确和例证无法与词目的各个语法成分一一对应等问题。最后,几乎所有成语都缺乏语用信息或语法信息,这将严重影响用户二语输出。本文结合“动宾动宾”成语的以下四个语义结构特征:对称性、组构性、层级性以及动态性,完善了多维释义模式,并借助语料库在线对成语的语用及语法信息进行检验和补充,对其微观结构表征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改进建议。基于原型原则、整合原则和顺应原则,本研究优化了其释义系统,并基于对应原则不断改善其例证系统,而文化原则利于补充和完善其标注系统。本研究可以弥补传统释义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提高使用者的二语输出能力。此外,新型的多维释义模式将对汉英学习词典的编撰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翻译源文选自《成为希伯来人:犹太民族文化在奥斯曼巴勒斯坦的重生》,该书由本古里安大学教授阿里耶·布鲁斯·萨波斯尼克所著。本文所选第十章节《语言战争及其他战争》主要讲述了以色列建国之前,希伯来语在巴勒斯坦的复兴历程及语言的复兴为巴勒斯坦犹太人带来的深远影响。译介本文的目的是引发国内学者重新思考白话文运动对国人的思想影响,提醒人们重视现代汉语的力量,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同时让更
为探究环境公正的社会意义,译者进行了本次翻译实践。本翻译实践原文《环境公正:种族、地域与污染经济学》是环境公正最新材料,剖析种族、地域及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该文本属于信息类学术文本。译者根据其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翻译难点--长难句翻译,将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该理论关注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强调目标受众对源语信息的最有效解读。本翻译实践报告将分为五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
这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其原文选自杰克?韦斯特曼编著的《应对虐待与忽视儿童的公共卫生问题》(Dealing with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as Public Health Problems)第九章。本章主要描述美国父母身份的逐渐弱化以及弱化后对孩子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根据卡特玲娜·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可知,原文为信息类文本。译者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打破原文的限制,
在文学创作中,方言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方言自带的浓厚地域特色使其对人物塑造、环境渲染、作品基调的设定等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却为方言的英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颜歌小说《我们家》以四川成都郫县小镇生活为背景,通过使用大量的四川方言,体现了四川方言词汇独特、句型新奇的特点。因此,该书一经出版,便备受关注。2018年,该书由汉学家韩斌(Nicky Harman)译成英文出版,其英译研究尚处于相对空白阶段,
语文课本"留白",不仅彰显了作者独特的构思,而且是作者思维成果的显现,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几乎每一篇都体现出"留白"的艺术。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对"留白"视而不见,没有将"留白"有机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从而错失教学时机,也有少部分教师不注重"留白"设计,
期刊
数字技术的变革,为微博、微信、智能设备等新媒介的普及和媒介化社会的建构提供了支撑。新媒介成为一种液态存在,成为一切关系建构的核心力量,广泛进入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着社会体系和运转秩序的重构,影响着人的实存。面对媒介化的现实生存图景,全方位认知、多重性关联和妥善性处理社会、媒介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数字时代,媒介成为了社会关系建构的中心要素,传播学传统的研究范式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媒介
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结合前人研究和语料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文兼语句的研究范围;第二部分以HSK动态语料库为中心,选取符合本文要求的语料,以动词V1的意义为标志细分兼语句,总结出兼语句的偏误类型;第三部分是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文的研究,探索日本、韩国留学生兼语句偏误形成的具体原因;第四部分是根据日本、韩国留学生国别化的兼语句偏误类型,提出相应的国别化教学策略。首先根据前人的研究和语料库的实
欧文·戈夫曼作为传播学领域一位举足轻重的学术大师,他的面对面互动思想给予人际传播研究深刻的启示。同时他身上的诸如“符号互动论”、“微观互动论”、“情境互动论”等标签在传播学研究中依然流行,导致标签之外的戈夫曼被忽略甚至误读,显然不利于戈夫曼传播思想的发展和研究。本文对大量文献进行梳理筛选与分析,认为戈夫曼与“符号互动论”渊源颇深,但在传播者的主体地位以及自我建构方式与符号互动论几乎背道而驰;“微观
地方立法“不抵触原则”是我国地方立法主体在制定地方性法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该原则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地方立法主体实施立法活动划定了界限,使地方立法在现行法律位阶中拥有一席之位的同时,又不至于喧宾夺主挑战上位法的权威。但鉴于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地方立法所遵循的“不抵触原则”的具体内涵以及关于判定“抵触”的具体操作规定寥寥无几且较为笼统,造成不论是学
在国际人道法诞生之初,世界上武装冲突的主要形式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但随着战争手段被国际社会所禁止,国家间直接的武装冲突几乎已经完全被武装团体之间的冲突所取代。国际人道法的规则对国家间的战争行为设定了诸多约束,但对于目前由武装团体主导的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仍然缺乏限制,尤其是当武装团体做出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时,其引发的责任问题在目前的国际人道法体系中难以找到适合的答案。从人道法的责任机制入手,对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