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关键控制点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i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防止或减轻酿酒葡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的各种病虫危害,提高葡萄浆果的质量,化学农药被广泛使用。然而,葡萄浆果中残存的农药不仅影响葡萄酒的品质,也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基于现有QuEChERS萃取法,对其进行改良,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分析方法,研究酿酒葡萄成熟过程中农药残留的变化;分析国内外市售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分布情况和不同产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农药残留的变化,以寻找酿造工艺关键控制点,为维护葡萄酒的质量安全提供指导和参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国内外103款市售葡萄酒中农药残留分布。结果表明,96%的酒样中检测出了共计28种农药残留,检出率排名前三的农残是吡虫啉(76.7%)、噻虫嗪(57.3%)、三唑酮(55.3%)。国内红葡萄酒中三唑类(0.23μg/L~198.93μg/L)、苯并咪唑类(1.08μg/L~176.83μg/L)、吡啶酰胺类(7.94μg/L~170.87μg/L)农药含量较高,白葡萄酒中烟碱类(0.18μg/L~59.61μg/L)、三唑类农药(61.85μg/L~65.70 μ g/L)和苯氨基酰胺类农药(2.26μg/L~87.20μg/L)含量较高;国外红葡萄酒样中烟碱类(0.70μg/L~28.95μg/L)、三唑类农药(0.23μg/L~16.91μg/L)、苯氨基嘧啶类农药(0.39μg/L~5.95μg/L)含量较高,白葡萄酒样中烟碱类(1.79μg/L~16.45μg/L)、三唑类农残(0.3μg/L~25.42μg/L)含量较高。国内外红葡萄酒中有机氯类农残分布广泛,白葡萄酒中烟碱类、三唑类农残分布广泛。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所有检测酒样对人体健康无害。(2)建立改良QuEChERS法提取酿酒葡萄中农药残留。10g(±0.05g)未破碎的固体样品中加入10 mL乙腈,超声2 min后以3700r/min的速度离心5 min,取1.8mL上清液加满QuEChERS净化管,涡旋震荡2 min,以7000r/min的速度离心3 min,取上清液经过滤膜过滤后即可测定酿酒葡萄中43种农药残留。改良QuEChERS法在0.01μg/kg~200μ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在0.9963~0.9999之间,检测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 0.005μg/kg~0.2μg/kg 和 0.10μg/kg~10μg/kg,加标回收率除低浓度水平下的噻菌灵和三唑醇,其余为80.63%~119.71%,日内变异系数为3.91%~9.92%,日间变异系数为2.39%~9.48%。方法稳定准确可靠,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3)研究葡萄成熟过程中农药残留的变化。产区Ⅰ黑比诺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霜唑和咯菌腈在葡萄成熟过程中含量分别下降了 19.3%、82.2%、89.5%、34.8%,美乐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霜唑的含量分别下降了 87.9%、81.2%、100%,两种葡萄中的噻嗪酮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产区Ⅱ中,黑比诺、美乐、赤霞珠中共检测出苯噻酰草胺和噻嗪酮两种农药残留,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产区Ⅲ中,霞多丽中噻虫嗪和烯酰吗啉在葡萄成熟过程中含量分别下降94.1%和61.8%,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含量分别上升了363.9%、3609.8%,噻嗪酮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4)研究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农药残留的变化。结果表明,黑比诺葡萄酒中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的含量分别下降了31.2%和64.4%,烯酰吗啉和嘧霉胺的含量上升了10.4%和126.9%;美乐葡萄酒中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含量分别下降了53.8%和75.6%,烯酰吗啉的含量上升了67.4%;赤霞珠葡萄酒中吡虫啉、啶虫脒、嘧菌酯含量下降了90.7%、80.8%、59.1%,烯酰吗啉、嘧霉胺、吡唑醚菌酯含量上升了14.5%、10.1%、291.3%;霞多丽葡萄酒中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含量下降了 37.9%、50.0%、19.1%,噻虫嗪含量上升了2.07%。发酵后期农残含量易升高。(5)研究酿造工艺中农药残留的关键控制点。黑比诺与美乐葡萄酒中均检测到吡虫啉、甲基硫菌灵、啶酰菌胺、嘧霉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6种农药残留。酿造可降低葡萄酒中大部分农残含量,黑比诺葡萄酒中农药下降了 49.0%~91.2%,美乐葡萄酒中除完全降解的甲基硫菌灵和含量上升15.7%的嘧霉胺外,其余农残含量下降了59.9%~95.1%。酿造工艺农药残留的关键控制点受葡萄品种的影响,酒精发酵为黑比诺葡萄酒工艺控制点,皮渣分离为美乐葡萄酒工艺控制点。
其他文献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环状激光束相继产生,并逐渐形成一类新型激光束。对于环状激光的传播动力学,人们当前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为环状空心激光束的传播动力学,二为非环状激光束在传播过程中的成环动力学。环状空心激光束是中心光强为零的一种环状激光束,而柱矢量偏振的环状空心激光,特别是径向和角向偏振的环状空心激光束,由于其偏振柱对称性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作为环状空心激光束的一种,角向偏振的一阶Be
鲜食核桃营养丰富,口感脆嫩,核桃青皮果实是目前鲜核桃销售的重要形式,但是在贮藏过程中果实易出现褐变和开裂等问题,褐变会影响种仁的口感和营养品质。低温贮藏对延缓果蔬的褐变、衰老等具有积极作用,但有关不同低温贮藏对核桃冷藏及货架果实品质的影响鲜见报道。本试验以核桃果实为材料,采用不同温度(0、2、5、8℃)条件贮藏,测定核桃果实不同部位冷藏期感官品质、抗氧化相关生理指标和核仁品质的差异,及其不同温度冷
森林覆盖变化引起强烈的生物物理反馈进而影响局部气候。地表温度常用于表征造林的局部气候效应。卫星观测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T)和土地覆盖类型或森林覆盖变化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造林/砍伐对当地地表温度的影响(ΔT)。以往的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来量化造林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然而量化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自1999年以来中国实施大规模造林
中国鸡蛋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深加工能力落后。将鲜鸡蛋预煮凝固、剥皮浸渍加工成卤蛋是增加鲜蛋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深受人们喜爱。预煮是卤蛋加工的关键环节,预煮后蛋清蛋黄的凝固程度是影响卤蛋品质的显著因素。目前,通常采用沸水或通蒸汽来预煮鸡蛋,但该法由于加热条件不可控,易造成鸡蛋蛋清蛋黄凝固不均,严重影响了后续卤蛋的加工品质。欧姆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在鸡蛋预煮的应用中具有潜在优势和广泛的应用
果品在采收、运输、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常因挤压、振动、冲击、碰撞等发生损伤。果品受到机械损伤后,真菌、细菌等会更容易侵蚀损伤部位的果肉,加速果实衰老及腐烂的速度,并进一步感染其他未受损的果品,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有研究指出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无损检测内部损伤的果品,但光谱是光子在果品组织内吸收和散射作用的综合反映。不同类型的损伤对果品理化特性和果肉组织的影响不同,而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类型的损
自动语音识别是将语音序列转换为文本序列,是实现人机交互的关键技术。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汉语、英语、日语等主流语言的研究以及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很成熟。但藏语作为一种少数民族语言,没有大规模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基础薄弱,导致藏语语音识别技术比较落后,实际应用较少。针对藏语语音识别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并建立了藏语发音词典、语料库、语言模型,重点对藏语语音声学特征的提取以及语音识别模型的构建进行研究
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地球水量时空分布不均衡,加剧了我国干湿区域两极分化程度。黄土丘陵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生态植被覆盖度逐年提升,但树种选取不合理,林分单一等问题加深了该区水资源短缺。通过合理搭配乔灌树种,充分发挥其水土保持效益,对区域水资源持续利用与促进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黄土丘陵区人工乔灌纯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的兴盛,语音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学科。目前国内以现代标准汉语为代表主流语言在语音识别上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对于非主流语言来说,比如少数民族语言藏语,前人也做过一些相关的研究,最终取得的研究结果不理想。因此本文以研究藏语语音识别为目的,重点研究了融合多个特征的藏语语音识别。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实现了基于Savitzy-Golay滤波和改进子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红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干燥是红薯采后加工的主要方式之一,能有效延长红薯的货架期,减少腐烂损失。果蔬干燥前通常需进行漂烫,漂烫处理可钝化导致果蔬品质劣变的酶,如过氧化物酶(POD),以达到减少果蔬品质下降的目的。当前最常用的漂烫方式是热水及蒸汽漂烫,其存在耗时长、品质差、环境污染大等缺点。射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加热方法,具有快速与整体加热等优点,常常与传统加热方
胡萝卜(Daucus carota L.var.sativa DC.)又名金参、金笋、丁香萝卜,富含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抑癌物质,其成分中包含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等。但是由于胡萝卜含水率过高(≥80%,w.b.),因此采后胡萝卜存在不易贮藏,易引发腐败病变等问题,严重缩短了胡萝卜的市场货架期。将胡萝卜干燥至安全的水分含量之下是有效的解决采后胡萝卜短板问题的方案(≤10%,w.b.)。常用的热风干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