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延安组烧变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x_7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层自燃及烧变岩的存在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现象,其研究有益于对煤层形成以来所经历的构造运动、古气候和古地理等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延安组煤层在地史时期普遍发生自燃,致使烧变岩广布,对该区烧变岩的研究有助于探讨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烧变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煤层自燃的条件及烧变煤(层)特征进行详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盆地北部延安组煤层易自燃程度进行评价。继而根据烧变岩的形成特点,将其分为烧熔岩与烧烤岩两类,在此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能谱测试、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古地磁及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ICP-MS等测试手段,通过对烧变岩的剖面分布特征、物理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磁学特征等的研究,得出烧变岩较为全面的特征描述:烧变岩在平面分布上多沿沟谷出露,剖面上具明显的分带性;烧变岩在物理性质上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均减小,体积密度减小,较原岩孔隙率、含水量显著增高,在测井曲线上也明显有异于正常岩;烧变岩中出现一些如硬石膏、无水云母、高岭石等新生脱水矿物,以及赤铁矿、磁铁矿等磁性矿物,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等原生矿物因高温烧变而具明显的烧熔迹象;烧变岩稀土元素配分特征整体上显示沉积岩的特征,但在烧熔岩与烧烤岩之间可见因高温烘烤而发生的稀土元素的分馏;烧变岩具有相对沉积岩异常高的磁化率值,各向异性特征显示烧变岩随着烘烤程度的增大各向异性值变小。论文对研究区烧变岩的形成时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技术结合地质现象的分析认为:其烧变时期跨越时间长—自晚白垩世末期至第四纪,且具阶段性烧变的特征。根据烧变岩特征及形成时代的研究结果,将研究区的烧变归为三类:“开放型”烧变、“封闭型”烧变、叠加烧变,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烧变模式。进而揭示研究区烧变岩形成的阶段性与瓮地晚白垩世以来构造发育背景密切相关,即与该区主体幕式、差异性整体抬升和强烈而不均匀剥蚀的阶段性相吻合。后者是盆地北部叠加烧变岩类型形成的区域动力学环境。另外,论文尚对研究区内发现的一类有别于正常烧变岩产出剖面的特殊剖面,以考考乌素沟内柠条塔剖面为例进行了剖析研究。
其他文献
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智利铜矿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智利中北部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化带中,该矿化
稠油热采井需要一种非API油井套管,其特殊螺纹接头对稠油开采高温高压、热稳定性与抗挤毁强度高的特殊环境具有大幅度延长套管在热应力作用下的寿命,达到注采蒸气6次以上,适合长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是一种典型的无网格拉格朗同方法,该方法只需要节点信息,不需要背景网格,可以避免基于网格的拉格朗日方法中的网格畸变,适宜处理高速冲击、大变
本文利用神经网络理论,以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作为输入神经元,稳定系数作为输出神经元,在MATLAB平台下构建一个预测边坡稳定系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与其他几种传统方法的对比,该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目的层油气藏大多为浅层油气藏,油气共同分布于储层中,且储层呈现低孔、低渗特点,气层电阻率和油层较为接近,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区分度弱,油
各有关单位:rn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七届年会定于2020年10月28-29日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西北五省区13家高校、省学会共同
期刊
耀县-富平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东部,中上奥陶统地层发育相对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尤其是生物礁滩体近些年成为南缘奥陶系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对象。因此,本文以生物礁及古地理
学位
本文以横山油田中南部地区长4+5~长6油层组为目的层,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岩心观察和试油等资料以及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压汞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及其与不同比例纳米二氧化硅(SiO_2)的联合用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正硅酸乙酯水解法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