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见危不救的犯罪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287315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见危不救导致他人遭受严重伤害的事件屡见报端,人们对见危不救者在道德上深深谴责的同时也感到了道德约束对这种行为的无力,于是人们转而积极寻求其他措施来对这一行为进行规制。考虑到见危不救行为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往往会导致社会成员生命健康遭受严重损害,所以,将见危不救行为犯罪化便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人们将目光纷纷投入到这一领域,认为只有这种严厉的刑罚惩罚才能遏止此现象。赞成者企图用见危不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国外见危不救相关立法等,找寻在我国将这一行为犯罪化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笔者认为在我国见危不救行为还不应贸然上升为刑法规范。其原因主要包括:第一,见危不救犯罪化违反了刑法谦抑性原则,不符合刑法最后手段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也不利于在我国树立一种宽容的刑法理念;第二,根据中国法律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现阶段还不适宜将见危不救犯罪化;第三,将见危不救行为犯罪化后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会遇到刑法制而难用的局面,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不适宜将见危不救行为犯罪化的结论。本文除引言和结论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见危不救概述,在该部分中,笔者集中阐述了见危不救的概念,以及本文所论述的见危不救范围的界定,举出一些中外关于见危不救行为的立法规范,以此对我国古代和现代世界各国对见危不救是否犯罪化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第二部分主要是选取刑法谦抑的路径切入探究见危不救行为是否应纳入刑法的规制范围。通过分析刑法谦抑性的理论内涵,从刑法的最后手段性和经济性,以及宽容的刑法精神来论述见危不救不应犯罪化。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以及见危不救犯罪化欠缺现实的可操作性,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状况和见危不救犯罪化在实践中将面临的问题,得出我国现阶段还不适宜将见危不救犯罪化的结论。第四部分指出解决此问题的治理对策即充分运用各种非刑事手段来治理,运用社会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充分发挥民商法、行政法等第一道防线的调整与制裁作用,加强社会各团体的自律性规范,重视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重建社会成员间的信任感。健全见义勇为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改善我国见危不救的现状,鼓励人们见义勇为。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技术分离脑微血管和微血管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electrophoresis,2-DE)的技术平台,运用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存活动也日益增多,每种生活方式都是向城市索取空间资源的。城市绿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城市建筑密度大,城市用地价格高且呈
近年来我国网络购物市场蓬勃发展,电商行业吸引了大批资金和人才,网络商店的出现如雨后春笋,行业内竞争空前激烈,每个参与者都在思考如何才能从行业竞争中突围而出?商店印象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蕴涵深厚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转化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人格培育和人性提升,终极使命是促
网络控制系统使用共享网络代替传统控制系统点对点之间的专线,安装和维护方便、成本低、资源共享等优势显现出来,广泛应用于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由于网络
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某些特殊领域内,如航空航天、军工产品以及某些高可靠长寿命的产品,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可靠性试验作为贯穿
在信息研究领域,信息抽取技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空间,如何更快更准确的抽取出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信息挖掘技术的一
歌德的文艺观与人道主义思想都是现代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般而言文艺观和人道主义属于不同的两个范畴,文艺观是文学范畴的问题,人道主义是哲学范畴的问题,一个围绕文学的本质
背景:开放腰椎融合术中医源性的肌肉软组织损伤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的关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必须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引入现代企业管理观念,逐步由福利事业型向服务企业型转变。医院自身发展需要加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