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方言词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hu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借鉴汉语词汇史、词汇学研究的相关方法,对《方言》《说文》所揭两汉方言词进行研究,属於汉语词汇史研究范畴。全文由包括“绪论”在内的六个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缘起、研究目标,综述相关研究的概况,介绍论文研究的价值、方法和步骤。   论文第一章首先对本文所研究的两汉方言词进行界定,提出收集整理两汉方言词的相关标准和步骤。通过判定和整理,从《方言》《说文》中提取有明确地域使用说明的两汉方言词1228个,共计539组。   论文第二章主要分析两汉方言词的地域分布、构成类别及其历史来源。参考两汉方言区划研究的相关成果,论文首先确定了1228个方言词在28个地区的分布,考察两汉方言词地域分布的特点,并从意义范畴、词性类别和音节结构三个方面描写两汉方言词的基本状况。其次,结合传世文献,全面考察两汉方言词的历史来源。   论文第三章对以义位为单位整理的539组两汉方言词及其与通语词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考察。讨论无对应词项方言词的基本类型、使用情况及其产生原因;分析方言间同义异形对应词的数量关系,以及同义异形对应词所反映的不同性质的差异。   论文第四章对同义异形对应词的语音差异和语素差异进行讨论。在语音差异方面,主要考察了前人对语音差异的关注、记录语音差异的手段以及现代学者对语音差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前人提出的反映方言语音差异的标音材料进行辨析。在语素差异方面,主要从语素选取的角度分析了各种类型的语素差异,并探讨同义对应词语素差异产生的原因。   论文第五章以两汉方言词为出发点考察两汉方言与通语的关系。首先分析了12组同义对应方言词在书面通语中的历史发展,借此讨论方言在书面语词汇历史替换中的作用;其次,将两汉秦晋方言词与通语词进行全面比较,借此考察秦晋方言的基础方言地位,以及通语词汇与方言词汇之间的差异,并对先秦两汉通语基础方言的变化作了讨论。
其他文献
《文章正宗》是南宋大儒真德秀所编的一部诗文选集,收录《左传》、《国语》以下至唐末之作,体例包括辞命、议论、叙事、诗赋。   研究《文章正宗》的成书、版本、选编宗旨
学位
亲情是人类所有感情的基础,是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前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处处洋溢着温暖柔美的亲情,让我们感到无比温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亲情教育,是培养小学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林译小说文体。虽然近年来,学界对林译小说有所关注,但对林译小说文体的专题研究寥寥无几。林译小说文体的厘清是正确认识及合理评价林译小说的前提,如此才可避
约翰·福尔斯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坛上具有创新意义的小说家,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兼有传统小说的故事性和后现代的创新手法的经典之作。本文拟从元小说理论入手,结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三姑六婆作为一种社会中下层妇女阶层,一直缺少被关注的眼光。但这一群体形象事实上也是沿着历史的长河在发展,随着中国小说的日益成熟而不断壮大。在“三言”“二拍”这两部
学位
本文主要对清代苏诗注家王文诰及其《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力图阐明王文诰在苏诗注释和编年方面的成绩与特点,同时就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与冯
19世纪初,大批西方传教士们怀着“去东方收获灵魂”的目的来到中国,希望在中土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把华夏子孙划归到上帝子民的队伍中去。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越来越多的传教
学位
徐訏在小说中习惯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来叙述故事,叙述人“我”总以特定的身份参与到故事中去,借助“我”的感觉和意识去传达一切,使叙述人的情感和思维带上了角色感。小
学位
本文旨在探讨梁启超在日本面对和解读各国文明文化的过程,并进而分析梁启超重新建构和传播的新型文化。笔者注意到梁启超面对明治思潮和中国文化时,他本身就有一些很难理解和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