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37通过靶向JARID1B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长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__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ARID1B、mi R-137的表达,在体外研究JARID1B、mi R-137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功能,并初步探讨可能发病机制,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1、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H3K4me2、H3K4me3、JARID1B蛋白;荧光定量PCR检测JARID1B、mi R-137 m RNA检测在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原代细胞及6株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CA46、Daudi、Jurkat、NALM-6、BALL-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选用12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组。2、构建RNA干扰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JARID1B-RNAi-GFP(JARID1B sh RNA)及过表达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JARID1B-GFP(JARID1B-GFP)转染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细胞和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BALL-1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JARID1Bm RNA,Western Blot检测JARID1B蛋白的表达,MTT法观察转染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3、通过转染mi R-137 inhibitor下调及mi R-137 mimic上调MOLT-4和BALL-1细胞mi R-137,荧光定量PCR检测JARID1Bm RNA,Western Blot检测JARID1B蛋白的表达,MTT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4、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调控JARID1B的mi RNA,构建了含有野生型3’UTR的JARID1B报告质粒(JARID1B-3’UTR-WT),和突变型3’UTR的JARID1B报告质粒(JARID1B MT-3’UTR),将这报告质粒分别与mi R-137 mimic共同转染MOLT-4、BALL-1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进行靶基因验证;5、进行JARID1B恢复和干扰表达实验,分别检测JARID1B-GFP和mi R-137 mimic共转染,ARID1B-sh RNA和mi R-137inhibitor共转染对BALL-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进一步验证mi R-137与JARID1B的关系。结果:1、健康志愿者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原代细胞及6株细胞系细胞中组蛋白H3K4me3、H3K4me2水平存在明显的低表达(P<0.0001);JARID1B的蛋白及m RNA存在高表达(P<0.0001);mi R-137 m RNA的低表达(P<0.0001),mi R-137 m RNA与JARID1B蛋白存在负相关(临床标本:R=0.7277,P<0.0001;细胞系:R=0.9004,P<0.0001)。2、干扰腺病毒JARID1B sh RNA及过表达腺病毒JARID1B-GFP能高效转染MOLT-4细胞和BALL-1细胞;JARID1B sh RNA下调MOLT-4和BALL-1细胞JARID1B基因m 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组蛋白H3K4me3、H3K4me2水平;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1。JARID1B-GFP上调MOLT-4和BALL-1细胞JARID1B基因m RNA及蛋白表达,下调组蛋白H3K4me3、H3K4me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能促进BALL-1细胞增殖(P<0.0001),抑制BALL-1细胞凋亡(P=0.0325),但是在MOLT-4细胞中,未出现细胞增殖变化(P=0.6646),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P=0.2259)。3、向MOLT-4和BALL-1细胞转染mi R-137mimic,可下调MOLT-4和BALL-1细胞JARID1B基因的m RNA及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向MOLT-4和BALL-1细胞转染mi R-137 inhibitor,可上调MOLT-4和BALL-1细胞JARID1B基因的m 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能促进BALL-1细胞增殖(P<0.0001),但是在MOLT-4细胞中,未出现细胞增殖的增加(P=0.5832)。4、mi Randa等软件预测JARID1B可能是mi R-137作用的靶基因之一。荧光素酶的活性报告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 R-137 mimic能够抑制共转染的野生型3’UTR的JARID1B-3’UTR-WT荧光素酶活性(MOLT-4:P=0.0069;BALL-1:P=0.0002),而不能抑制共转染的突变型3’UTR的JARID1B-3’UTR-Mut荧光素酶活性,支持JARID1B是mi R-137作用的靶基因之一的预测。5、过表达腺病毒JARID1B-GFP部分抵消mi R-137 mimic对BALL-1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而干扰腺病毒载体JARID1B sh RNA也可以部分抵消mi R-137inhibitor对BALL-1细胞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结论: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组蛋白H3K4me2、H3K4me3水平较低。2、JARID1B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高表达,下调其表达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而上调其表达可促进细胞增殖及抑制凋亡,JARID1B可能是一个癌基因,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相关。3、mi R-137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低表达,上调其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而下调其表达促进细胞增殖,mi R-137可能是一个抑癌基因。4、JARID1B是mi R-137的靶基因之一,mi R-137可以通过下调JARID1B的表达,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背景如何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肝移植研究领域的重难点。I/R过程造成移植肝细胞的线粒体损伤程度超过其自噬清除能力,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维持或重建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细胞自噬活性间的平衡可能成为缓解移植肝I/R损伤的新策略。临床研究证实,与常规初始门静脉灌注(IPR)比较,经下腔静脉(IVC)逆灌注(RTR)技术可缓解移植肝I/R损伤,对移植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但相关机制
目的: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随着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多种类型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降低,然而,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依然徘徊在5%左右。因缺乏早期特异性症状,胰腺癌的发病过程极为隐匿,且拥有极强的侵袭性,大部分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就已为晚期,错失手术机会。同时,胰腺癌对放疗以及化学治疗均不敏感,治疗手段极度匮乏。目前关于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发展机制依旧不甚明了,深入探索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积累的表观遗传学事
目的1.探讨HNSCC微环境中各种抑制细胞的作用,并且评估其相互作用及关系。2.研究HNSCC免疫抑制网络中主要组成部分Treg、MDSC、PD-1阳性T细胞相互联系、共同抑制机制问题。3.评估HNSCC局部及外周环境中效应性T细胞功能状态,阐述其中的原因及功能恢复机制,探讨免疫治疗的多靶点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分离外周血PBMC,使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NSCC组与健康成年组的外
目的: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是我国口腔颌面部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TSCC具有治疗困难、容易转移、预后不佳等特点,目前关于TSCC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RNA)在许多肿瘤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成为重要的临床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但是,目前对circRNA在T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
【目的】1.验证骨肉瘤细胞株CD133+亚群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与成球法之间联系,为骨肉瘤干细胞研究奠定基础。2.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出骨肉瘤干细胞中主要改变的代谢通路。3.探讨骨肉瘤干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功能变化,寻求生物学特性改变相关的物质能量基础,为临床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治疗骨肉瘤提供新思路。4.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出骨肉瘤干细胞中主要差异的蛋白,为骨肉瘤防治筛选出关键蛋白,寻求生物学特性改变相
第一部分肝癌术后极早期复发的定义背景:国内外对早期复发的时限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将术后2年内的肝癌复发定为早期复发,但也有学者将术后1年内,8个月内,甚至6个月内的复发定义为早期复发。因此目前对早期复发的时间界定尚有争议,有待更多研究证据。本研究目的是尝试定义肝癌术后极早期复发,比较极早期复发及早期复发的临床特征,并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术后复发不同截止月份,将这些病人分为极早期复发或
学位
目的:肿瘤细胞抵抗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是多种相关基因联合表达,通过细胞不同水平层次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一般涉及到细胞膜上表达的耐药蛋白介导化疗药物外排、细胞内凋亡水平降低和抗凋亡水平升高、细胞增殖周期调控改变等方面。核仁素作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的多功能蛋白,具有调节染色体复制、参与核糖体形成及RNA转录、调节某些m RNA的翻译以及特定micro RNA形成等功能。本课题通过研究核仁素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cification,PFBC)是一类以颅内对称性钙化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精神症状、认知障碍、癫痫等。大部分PFBC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该病已克隆5个致病基因,包括SLC20A2,PDGFRB,PDGFB,ISG15和XPR1。PFBC
目的:基于激光散斑(LSCI)及磁共振技术,应用动物模型,观察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压迫状态下以及开颅术中血肿清除前后脑皮层血流的时空变化。探讨TBI继发颅内静脉循环改变及开颅减压对脑血流的影响。构建ASDH与颅内静脉循环受阻复合动物模型,从影像及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颅内静脉循环障碍加重外伤后脑组织损害的病理机制,揭示外伤后脑静脉血液循环受阻与炎症反应及组织肿胀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
目的:胃癌是中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癌症引起的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东亚地区的发病率占一半以上。由于绝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就已经发展为进展期胃癌,即使现在针对胃癌的微创手术已经发展地较为完善,但是患者的预后结果还未能达到预期。并且由于胃癌细胞所具有的异质性,故关于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还未能完全研究透彻。CDK5RAP3蛋白是一种可以与CDK5激活蛋白P35、P39结合的蛋白。在先前的研究中,CDK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