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unctional Study of the Interpers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English Conver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alpk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人们就开始对隐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而,以往的隐喻研究大多集中在词汇隐喻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隐喻的认知研究上,而隐喻在词汇语法层面的研究则很少涉及。韩礼德最先提出了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他认为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变异”,不仅存在于词汇层,也存在于语法层。他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但有意回避语篇隐喻的存在。对于概念语法隐喻,已有不少学者探讨,而对于人际语法隐喻,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 另外,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理论框架。现在语篇分析研究大多集中在书面语语篇,而很少涉及口语语篇,特别是像商务谈判这种极具实用性,兼含书面语与口语双重特点的特殊语篇。人际意义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篇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了15篇商务买卖谈判语篇对话为语料,以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为视角.旨在分析商务价格谈判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的话语功能。通过对人际功能、人际语法隐喻及其相关理论作了界定,并对选定的语料进行定量定性功能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人际语法隐喻现象广泛存在于商务谈判这种貌似口语,实则是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特殊语篇中。定量定性分析发现商务谈判英语中的情态语法隐喻比语气隐喻出现的频率多,但情态隐喻中的名词化现象却很少。 客观语法隐喻的巧妙运用让谈判者的观点更权威性,且掩饰了自己观点的主观性,达到让对手信服的目的;客观情态隐喻中的名词化还可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为自己谈判时不小心失误推卸责任。 谈判开始时为了鼓励对方提出要求,让自己的语气显得礼貌而诚恳,谈判者通常采用疑问或者陈述语气而不是命令式的语气。谈判中途可能产生僵局时,根据具体语境,谈判者通常采用灵活的语气时而让自己显得坚定,时而委婉,时而幽默,时而严肃。坚定时将本应采用的陈述或者疑问语气换成命令语气,委婉时将命令语气换成陈述或者疑问语气。 通过对商务谈判英语中人际语法隐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系统功能语法能够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理论框架,展现了语言形式如何与功能结合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比如:让语言更有礼貌;让态度更坚定;让语气更委婉;缩短谈判双方的社会心理距离;让观点更具权威性;掩饰观点的主观性;让对方为己方着想;保护己方不受攻击。该研究为商务英语教师、商务英语学习者乃至商务从业人员提供了相关借鉴。
其他文献
风险承担影响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和公司价值,而企业风险承担中存在着管理者效应。根据高阶理论的观点,高管不仅通过负债、投资并购决策、经营方式、创新性投入等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而且高管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高管是否过度自信等也会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高管任期作为人口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任期时间的长短影响着高管的人力资本、管理经验和投资决策能力,与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和风险承担水平息息相关。当前,我国
学位
随着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动量效应逐渐成为各国学者颇感兴趣并广泛研究的问题。动量效应是资产价格走势的一种延续性现象,揭示了投资者对市场新信息的解读效率不高,导致价格调整过程缓慢,即反应不足。21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并研究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此类现象,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并不存在显著的动量效应,甚至可能存在中长期的反转效应。但无论是从股票市场参与者的直观感受还是从股市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的投资意识不断提高,国内关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本文利用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的公开数据、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比较了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家庭资产配置情况,发现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明显的风险金融市场1的“有限参与”现象。中国家庭的储蓄资产仍占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导地位,股票持有率偏低,基金等间接持股方
我国的基金业起步较晚但20年来发展迅速,到2017年底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达115,996.86亿元。虽然我国的基金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针对于基金绩效的研究仍有所不足,也没有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所以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基金的效率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以混合型基金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法对我国混合型基金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首先,在对已有研究和相关模型进行
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始终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1978年以来我国信贷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持续30余年的高速增长。然而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经济下滑,但是信贷依旧保持较高增长,这让我们对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产生困惑。因此,本文以中国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现行经济情况下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金融机构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提供中国案例。  本文在回
学位
该文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如何促进中国金融创新发展这一中心,分五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从理论上探讨了金融创新的含义、内容,金融创新的生成机理及其效应.指出金融创新的本质是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但它具有“双刃剑”效应.第二部分考察了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历程.当代金融创新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并取得了成功,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此该部分通过对西方国家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金融创新内容和特点的考察,总
学位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小镇畸人》作为描写美国中西部小镇生活的经典小说在1919年问世之后便在文坛上产生了巨大的轰动。评论界认为《小镇畸人》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联系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纽带,但对该小说文学贡献的原因,即安德森对表现主义的实验,重视不够。本文详细研究《小镇畸人》的表现主义风格,揭示使其
学位
句子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核心。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句子加工主要涉及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两个过程,但对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何时及如何整合以达成句子理解这一问题仍见仁见智。关于句法加工优先还是语义加工优先,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在句子理解过程中有无交互作用等问题,研究者们形成了两种主要理论假设:模块论和交互论。模块论又称句法优先论,认为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在句子认知加工早期彼此独立,句法加工先于语义加工,且不受语义加工
学位
译者主体性正日趋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但学术界尚未对其涵义的界定达成共识。在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的文学翻译中,也无特定的翻译理论对其主体性的体现给予详尽的阐述。本文拟从哲学阐释学入手,分析其理论本身以及应用于翻译研究的贡献与缺陷,从而明确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涵义就是创造性与被动性的结合。在视域融合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比较研究《红楼梦》中“金陵判词”的两个译文,说明就同一文本的不同译者而言,其表现创
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中首次提出了“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他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发生在语法层面的隐喻就是语法隐喻”。韩礼德认为语法隐喻是语法表达意义的一种变体,涉及到语法域之间的相互转移,并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根据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现象存在于一切成人语言之中”,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将语法隐喻应用于各种文本分析,并取得了丰硕
学位